第三三一章 運河兩岸[第1頁/共4頁]
而這一次,袁可立大刀闊斧地停止了一番改革清算。
但是,對於現在這位崇禎天子而言,明末大多數處所官的德行,他是完整部會的,這些人中的大多數,都是屬於乾啥啥不可、吃啥啥不剩的貨品,除非是觸及到了他們本身的好處,不然就是天塌下來,他們也不會去管的。
以是,運河上的關卡也就越來越多,到了明末的時候,乃至已經成為了運河淤塞以外,運河之上製約南北貨色運輸貿易的另一個絕症了。
當然了,因為與攀附龍同年,以是曾經上書為這位東林黨的魁首說過話,但是究其底子,作為睢陽衛世襲百戶之家出身的袁可立,與江南士林中出身地主豪商的東林分子,政治觀點上,還是有著底子分歧的。
到了四月初,身在京師紫禁城中的崇禎天子,一方麵催促著朝中大臣各司其職,抓緊推動著京畿之地的春耕、春耕以後的募兵,以及講武堂第三期學員的報到和開訓等事件,一方麵也熱切地等候著徐弘祖的到來。
就算是在十四五年以後,浙江東陽等地真的又呈現了白頭軍之亂,現在這位崇禎天子也有信心將之彈壓下去。
運河上所謂的鈔關,就是朝廷設立的征收運河通行費的稅關。
不但如此,在袁可立重修漕運總督督標和漕營的題目上,崇禎天子也是儘力支撐,除了親身安排王公略前去幫忙編練和統帶漕營以外,對袁可立發起調用的人選,也是全都批準放行,比如嚴明中和袁進。
疏浚後的大運河,很快就又承擔起了南北漕運和商貿運輸的服從,不管是白日還是早晨,都是檣櫓雲集,一片繁忙的氣象。
不過,現在崇禎天子安排袁可立去當漕運總督,目標就是要好好地整治一番運河兩岸的州府縣官。
現在浙西屠阿醜之亂順利地獲得了安定,閩浙本地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除了時不時地有點水旱天災以外,根基上還算是安靜。
不過在明朝的時候,很多事情就是如許,初誌雖好,但一到厥後就變壞,乃至變得與初誌背道而馳。
明朝的軌製設想實在還是有頗多可取之處的,比如都察院裡各道、各種監察禦史的設置,除了主管各個行省吏治糾察的分省禦史以外,另有巡鹽禦史、巡漕禦史、巡城禦史、巡按禦史、巡邊禦史等等專管某種停業的監察禦史。
靠近運河兩岸的荒地,因為之前歸屬不明,不肯定到底是屬於沿岸的府縣,還是歸屬於漕運總督衙門,以是有很多地都是荒著。
不但是大運河上淮安河段以北曾經時有淤塞的河道,現在也都能夠通暢無阻了,並且全部河道也更深更闊了,沿著河道的兩側,不遠的處所也都種上了成排成排的楊數、柳樹,在三月四月之際,成了運河兩岸令人賞心好看標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