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 陛辭赴任[第1頁/共3頁]
練兵結束以後,狀元出身的文震孟,樸素少文但卻生性樸重儘責的周遇吉更加對勁,直接委任周遇吉做了監軍標營的中軍參將。
這是袁崇煥第一次前去西北,當然也是周遇吉當上京營遊擊以後第一次出京履行任務。
當然,此次讓京營派一員將領,帶兩千馬隊,出京護送袁崇煥到差,號令當然是出自軍機處,但是詳細派誰去,崇禎天子高高在上,天然是並不知情,如果他曉得這麼一員猛姑息在本身眼皮子底下的京營裡任職,他必然會欣喜若狂的。
周遇吉麾下八千餘人全數戰死,而寧武關內的住民因為參與守城,也全被李自成麾下的流賊搏鬥潔淨。
撤回關內的高第天然是丟官罷免,回籍閒住,而保著他逃回關內的周遇吉,因為本身罪惡也不大,高第就動用本身在朝中的乾係,在京營中給他安排了閒職。
誠懇人畢自肅天然是趕緊點頭領旨。崇禎天子又當著幾位閣臣的麵,跟王之臣、畢自肅交代了各種重視事項,然後賜給兩人密摺奏事之權,讓兩人陛辭而出。
周遇吉的名字,對現在這位崇禎天子來講,天然也是如雷貫耳,明亡之前針對農夫軍的最後一次狠惡抵當,就是周遇吉批示的寧武關大戰。
見王之臣領旨,崇禎天子衝他點了點頭,轉頭對畢自肅說道:“畢愛卿到任揚州以後,則要儘快規複揚州鹽業的昌隆局麵,鼓勵揚州鹽商,儘快運糧至陝西三邊各鎮調換鹽引。朕清算鹽務,不是為了惦記鹽商家財,而是為重啟開中法。
“畢愛卿,可與汝家兄長商討,在揚州引進外埠鹽商的體例,此前抄冇的商行、商店和鹽商宅院,也要儘快安排擠租或者發賣,總之不能閒置。朝廷財稅多賴鹽政,此後各鹽運司鹽稅的支出,未經戶部允準,一概不準各省截留。兩淮鹽運司向來是朝廷財務首要來源,畢愛卿負擔重擔,千萬不要懶惰,重蹈前任之覆轍。”
但是厥後高第受王在晉等人影響,以為關外不成守,是以儘棄大淩河、廣寧、錦州等城池,全軍後撤,企圖將寧錦防地收縮在山海關前。後金軍聞訊主動反擊,高第棄城而走,在周遇吉的保護下一起逃回關內。幸虧袁崇煥等人死守寧遠,不然結果不堪假想。
到了天啟六年,孫承宗離職遼東,兵部尚書高第上任薊遼督師以後,看中了這個誠懇本分的遼東男人,選他作了本身的中軍遊擊。
封疆大吏入京覲見與陛辭,現在構成了常例,若無例外景象,內閣大臣都要伴隨,如果與軍事相乾,那麼軍機大臣也要參與。
諸人一起施禮結束,崇禎天子對兩人說道:“王愛卿、畢愛卿在遼東任上時候固然不敷一年,但是表示倒是可圈可點,朝廷高低野生作動頻繁,而兩位愛卿遠處遼東,卻也做到了不動如山,確保了寧錦防地的穩定。這就是兩位愛卿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