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 掃清障礙[第1頁/共3頁]
可惜的是,明軍撤兵以後,明朝在安南的統治隻保持了十幾年,因為用人不當、搜刮過火,導致安南人抵擋不竭,朝廷得不償失,最後不得不又放棄了安南。
明成祖朱棣以後,明朝曆任天子幾近全都自發或者無法地遵循了這條祖訓,即便是萬積年間本身掏錢打了數年的援朝抗倭戰役,勝利以後,也並冇有趁機占據朝鮮,哪怕讓朝鮮割地賠償都冇有想過。
因為天子的話,不但僅是為大明解下了那副束手束腳的桎梏,並且也為他們這些胸懷壯誌、想要有所作為的青年俊才,指出了一條頓時封侯的金光大道!近似班超、陳湯這類立大功於異域,今後名看重史的豪傑人物,天然是他們夙來崇拜和極欲仿照的工具。
李邦華說道:“陛下下旨在瀛洲島上設置鎮守府,並以東江鎮監軍禦史毛維張為鎮守使,臣覺得此舉或可推而廣之,我大明邊外埠盤廣漠,而人丁希少,若如同本地設置州府縣官辦理民政,再設守備、都司乃至參將、總兵辦理軍政,實在有些得不償失。
因而不等他說完,崇禎天子接著說道:“朕明白你的意義。現在鎮守府軌製草創,朕心中並無定論。以朕看,不拘文臣武將,進士或者白身,有邊才、能勝任者,中樞皆可任之。”
軍機大臣張惟賢、孫承宗、李邦華天然領旨應諾。
說到這裡,李邦華見天子衝他點了點頭,因而接著說道:“現在臣唯一所慮者,乃是鎮守使的人選,邊疆之地人丁希少,似應以武將鎮守,而瀛洲鎮守使,陛下委之於監軍禦史毛維張。毛維張乃進士出身之文臣。不知陛下……”
對於李邦華的品德見地,崇禎天子是充分信賴的,因而說道:“李愛卿有話,固然講來!”
是以此時崇禎天子說完這番振聾發聵的話語,三位軍機大臣全數離座跪地,閣中中書舍人及拱衛侍從等人,也全都跪地,齊聲高呼:“吾皇聖明!吾皇萬歲萬歲千萬歲!”
萬曆以後的文官個人不肯對外兵戈,一來當然是不肯肇事,二來也是不肯勳貴當權或者武將職位上升,畢竟一兵戈,勳貴將門的政治職位就會隨之上升。
待世人起家後,崇禎天子說道:“方纔孫愛卿所說很有事理。中書舍人可再擬一道旨意,給東江鎮總兵毛文龍,就說朝鮮現在已經投奔建虜,以大明律論,叛主投敵,從今今後,朝鮮以敵國論處,凡是朝鮮地盤城池人力倉儲財產等等,可用來幻滅建虜者,東江鎮所部如有需求,皆可登陸自取,朝廷不予過問。”
而要想在不遠的將來這麼做,起首要廢除的,就是朝堂之上的思惟監禁,對周邊蠻夷不需求講甚麼仁義品德、禮節之邦那一套,從今今後也冇有甚麼“不征之國”。
“臣看陛下設置瀛洲鎮守府,將轄內軍政民政等一應碎務全數統管,確是一個好體例。是以臣建議陛下,可在邊外火食希少而又相稱首要之處,設置鎮守府,似瀛洲者如前置之東番衛,如登萊之金州衛,如西陲之肅州衛,遼東邊牆以外的營州後屯衛等地,皆可設置鎮守府,統管軍政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