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成太醫,儘信書不如無書[第1頁/共3頁]
謝昀病狀雖重,但他的心絞痛並不會不時候刻都發作,平常行動倒還無礙。
江慧嘉麵不改色,不急不緩道:“有病機又有病因,有病因另有病變。事物既非一成穩定,又何況龐大之病症?胸痹病因多種,如寒邪內侵、飲食平衡、情誌失節、勞倦內傷、身疲體虛等等。”
崔家女郎為謝祭酒請了個女大夫來看病,這事說不上有多荒唐,但總歸透著點少年人的混鬨勁兒。謝家人不好回絕,又不放心,是以請他來坐鎮。
做皇家太醫,那何止是凶惡?
江慧嘉一行人達到時,成太醫也起月朔步過來了。
好學山房背靠假山而建,環境非常清幽。
持續道:“而病位雖在心,人體五臟,陰陽五行,又相輔相成。”
成太醫再也忍不住道:“《金匱要略》有言,痹者,閉也。患者胸中陽氣不敷,陰寒內盛,胸陽閉阻不通,此為胸痹。”
江慧嘉問得很準,但這也不算甚麼。他病了有這一段時候,病狀如何,多的是人能夠提早流露。
江慧嘉問清楚了謝昀病中的各種細節,又連絡之前的查探與判定,並悄悄再用透視異力透視了他胸腔一回,心中終下結斷。
因他熟通醫理,此時竟已感覺江慧嘉所說皆非常有理。
廳中氛圍頃刻而變,大家目光投來,有質疑有擔憂有鼓勵。
各種陰私且不說,單在治病一點上,治得好是本分,治不好是大罪。如此一來,哪個治病之前不先縮著腦袋考慮自保?
又說:“心脈停滯,又常與肝、脾、腎三臟服從平衡相乾。”
是以,他對於江慧嘉此時的呈現不但不惱,反而很有些悄悄鬆一口氣的感受。
治心卻治肝!
成太醫則坐在一旁,有些入迷。
乾脆謝昀並不是皇家人,成太醫見他的病的確難治,因而更將中庸之道闡揚到極致。
世人在前廳相見,酬酢過後,又分賓主坐下。成太醫端坐一旁不語,江慧嘉坐到謝昀劈麵,在他手上覆了薄絲帕,為他評脈。
江慧嘉道:“如果治本,便當豁痰通絡,宣弊通陽。”
成太醫本年已經五十有二,在太病院供職,深諳中庸之道。
豁痰通絡,宣弊通陽,他前頭就是遵循這個標準給謝昀開的方!
合座鴉雀無聲。(未完待續。)
“謝大人此為胸痹。”江慧嘉道,“由勞倦內傷而起,又至肝腎漸衰,心肝平衡。”
他今早纔來過謝府,這時又被臨時請來,當然曉得是為甚麼而來。
或許達不到心肌梗死的程度,但如《靈樞》所描述:“真肉痛,手足青至節,肉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這是很有能夠的。
但他還算共同,這時道:“的確如此,心絞痛常有,氣味不暢達。”
最開端那幾日,謝昀病發後吃了他開的藥,身材實在是有好轉的。隻是十來今後,他先前開的方劑逐步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