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三章 一擔茶葉百石糧[第1頁/共4頁]
咱挖渠開鑿運河,興建門路,就是為了驅逐商隊呀,人不來咱不白修了,過河費,過盤費,找誰收啊?
子源說我是亂漢,可亂的彷彿不是北盟,是大漢吧?單客歲一年時候,北方聯盟就領受北上流民,饑民過百萬。因為流民湧入速率太快,我們乃至不得不將幽州平叛時抓獲的戰俘,臨時安設在了冀州。
臧旻也不想提糟心的出塞兵敗露,對李軒隨口打趣其子的打趣,也是順勢留個緣頭,倒無真讓其子處置武職的念想,反是敵手中茶來了興趣,“此茶但是黑山所出?”
與陳宮一樣,李軒專門建議的賈琮,與其讓拆台的在桌麵下不受節製的誹謗這個,誹謗阿誰,不如請下台,用其才。
臧旻倒是一抬袖,捋須慎重點頭,含笑而應,“如此善舉,正該廣揚纔是。”
“要看種類,最好的是一年隻采一季的春茶,畝產不過三十斤高低,淺顯茶畝產就能采三百斤以上了,高的能到六百斤。不過也差未幾,一擔茶葉大抵是值百石糧。”
北方軍若南下,有投效的就有抵當的,可鈔票一下,就隻要伸手接的了。
本來隻能爛在林中的野果,無人理睬的木耳蘑菇,摘了擺在路旁,就能賣錢。用錢買因為公路貫穿,代價越來越低,品格越來越好的食鹽,布匹。
冀州的人才,就是北盟的人才,即便跑來一群仇視北盟的拆台分子,隻要能為冀州所用,那還是北盟的人才。
被北方軍殺的血流成河的黃巾餘孽,黑山餘孽,烏丸餘孽,仇深似海,北盟都自傲能異化掉,一群無冤無仇的人,就更冇需求當回事了。
李軒晃了晃手裡的茶杯,輕笑,“我北盟這兩年大力推行茶葉,上至洛陽宮中,下至販夫走狗,就是澡堂裡都在喝茶,就是心繫巴蜀與南邊山民,臧公任過揚州刺史,還望把我等之仁義,多與南邊故舊分辯纔是。
李軒托了下茶杯,“太行地區首要還是果桑,從巴蜀引種茶樹,很不睬想,畢竟是北方,茶葉發展比不上南邊。我們的茶多是從巴蜀,江東,購入原茶,一部分綠茶加花製成的花茶,行銷關內。一部分紅茶製成茶磚,出口塞外。黃河以北,不適合種茶。”
讓與北盟合作越來越緊密的冀州,越來越安寧繁華,合適幽翼的共同好處。除非合作被突破,不然任何粉碎冀州安寧與繁華的局勢,都是隻能減弱,而不會激化的。
即便是仇視北盟的名流,家中與北盟在合股掙錢,都很普通,臧氏一樣如此。
臧旻臉現迷惑,幽州最大的海關,“公孫海關”就設在中山易縣,對北盟的貨色收支口是有必然體味的,不明白為何北盟不產茶,卻要越來越多的入口茶葉:“巴蜀江東之茶,一擔至幽州,可值糧百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