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三國全史:全兩冊 - 二十一、誰是那個“塗高”

二十一、誰是那個“塗高”[第1頁/共4頁]

王莽派到蜀地當太守的公孫述是個大野心家,他也對讖緯學堅信不疑,他翻了很多讖緯書,找到了“廢昌帝,立公孫”“帝軒轅受命,公孫氏握”等幾句話,還以為本身的手相與眾分歧,有龍興之瑞,以是動了做天子的動機。公孫述很搞笑,他感覺本身找到的這些根據固然“鐵證如山”,但更但願大師都支撐他,以是多次給劉秀這邊寫信,但願壓服世人擁立他為天子。

延康元年(220)3月,沛國譙縣有人發明瞭“黃龍”。

上麵這些原文當然不是許芝臨時假造的,之以是看起來與實際如此符合,是因為《易傳》不是《易經》,它是為《易經》作的註釋解讀,這類書在當時多如牛毛,要找出幾句剛好“對題”的話也不難,隻是得做大量質料查閱事情,現在有計算機能夠搜“關頭詞”,輕鬆就能搞定,在當時完端賴人力,想必許芝那段時候除了用飯睡覺就一向泡在古書堆裡了。

至於袁術,已經說過了。

這句奧秘預言第一次被野史提及是漢武帝期間。一次,漢武帝劉徹臨行黃河和汾河,興趣一起,命人在船上設席,君臣一邊賞河景一邊暢懷痛飲,漢武帝上過太學,被稱為“文明程度”最高的天子之一,他現場作了一首《秋風辭》。

許芝進一步從“實際”上對此停止了闡釋,通過查閱古籍,他又找出幾句話,彆離是“漢以魏,魏以征”“代赤者魏公子”“漢以許昌失天下”,這幾句話無疑更有分量了,直接點了題。當然,如前所述在當時浩如煙海的讖緯冊本中,這些話隻是筆墨上的偶合,通過斷章取義拿來一用罷了。

此次估計光說不可,饒安縣那邊能夠還真的抓住了白雉,以是曹丕特彆歡暢,命令犒賞,免除饒安縣全縣的一年田租,又賜給白雉發明地的100戶人家牛肉和酒,讓大師痛飲三天。你好這口,天然就會有人源源不竭地端到你麵前,一時候各地近似的陳述紛至遝來。

當然,有人會說固然天將易世,為甚麼必然是曹魏呢?

看來漢武帝已經曉得了那句奧秘預言,把它與“六七之厄”相提並論,普通對這類負麵資訊帝王身邊人都儘能夠予以樊籬,不讓帶領聽到、看到而煩心,漢武帝熟知這句預言,這申明它在當時已經相稱風行了。見帶領不歡暢,群臣紛繁進言相勸,漢武帝也感覺這話跟眼下的風景不太調和,因而說本身喝多了。

這句話的出處普通公認的是《春秋讖》,這部書早已失傳,這是一部甚麼樣的書?作者是誰、成書於何時?這些都已經不得而知了,不過單從書名便能夠判定出這部書的性子:它屬於“讖書”這一類,是用來為《春秋》作讖的,應當成書於讖緯這類書昌隆的秦至漢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