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失守兩道防線[第1頁/共5頁]
曹軍固然獲得白馬大捷,但曹操深知袁紹仍然強大,以是不敢冒進,而是號令張遼、關羽等部敏捷回防,籌辦驅逐袁軍的下一輪打擊。
沮授當即以安康為由要哀辭職,袁紹批準,把沮授所部交由郭圖率領。曹操曉得袁軍下一個打擊的目標將是白馬,因而命令白馬軍民全數隨軍撤離,但向哪個方向撤卻頗費考慮。白馬屬兗州刺史部的東郡,沿黃河向東不遠就是另一個軍事要地濮陽,此時它還在曹軍手中,但駐軍未幾,再往東就是曹操在兗州刺史部的中間都會鄄城,現在隻要程昱率700人在那邊戍守。
曹操接管了荀攸的建議,放棄馳援白馬的計劃,而是親身率一支人馬向延津方向開來。袁紹公然中招,將打擊白馬的一部分人馬調往延津。曹操看到戰略勝利,命張遼為主將,率一支輕馬隊奔馳白馬。張遼領命,要求讓關羽同業,曹操同意。
文醜、劉備率部追上了曹操,地點在延津以南,當時袁軍都是馬隊,總兵力近6000人,而曹操的馬隊不到600人,情勢非常傷害。
但是,以戔戔600人能一舉打敗近6000人,並斬敵方主將於陣前,這又讓人非常不解,因為這違背了冷兵器期間戰役的一些最根基知識。除非文醜暈了頭,除非劉備在疆場上睡著了,不然如許的成果不會呈現。
為迎擊仇敵的打擊,曹操沿著這條中軸線安排了三道防地:第一道防地是黃河以北的黎陽,即今河南省浚縣;第二道防地是黃河南岸的白馬、延津,即今河南省滑縣到延津縣一帶;第三道防地是官渡。
劉備插手了追擊曹操的行動,固然他的軍職很高,但這個行動應當以文醜為主,劉備和部下隻是唱副角。劉備現在手裡多少有一些氣力,但人馬不會太多,這是他投奔袁紹後的初次行動,袁紹能夠鑒於劉備和曹操打過很多交道,對曹操比較體味,以是做出如許的安排。
荀攸的意義是先置白馬於不顧,把主力開赴延津,這是黃河上首要的渡口之一,給袁軍一種要從這裡渡河包抄黎陽的架式,誘使袁軍主力向延津對岸一帶轉進,袁軍被變更後,再敏捷反擊白馬。這個打算具有必然的冒險性,一是袁紹看破曹軍的詭計,不分兵西進;二是袁軍固然分兵,但他們兵力充足多,既能迎擊延津之敵,又能加強白馬的守勢。
如許的場麵非常龐大,袁軍再彪悍,也不能見到老百姓就剁,曹軍將士乃至能夠混到老百姓裡,穿上老百姓的衣服,讓袁軍防不堪防。劉備目睹了這統統,想必留下了深切印象。多年後,劉備被曹操追擊,為了脫身他也使出了這一招,用老百姓做保護抵擋追兵。
當然曹操這項打算也有很大風險,那就是袁紹變得聰明起來,他不向西追,而直接進軍正火線的官渡。但曹操對袁紹太體味了,他們自青年期間便瞭解、相惜,現在在疆場上相見,曹操曉得表情傲岸的袁紹首戰挫敗後急於抨擊的表情,以是隻帶600人親身當釣餌,把袁軍主力吸引到延津一帶,集合上風兵力敏捷將其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