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三國全史:全兩冊 - 四十五、基本統一了北方

四十五、基本統一了北方[第1頁/共5頁]

幷州刺史部最北部另有自西向東一字排開的四個郡,彆離是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和雁門郡,固然地盤很泛博,但都不消出兵,根基上傳檄可定。

王琰把高幹的首級呈送給曹操,當即被封了侯,遭到大師的戀慕。隻要一小我歡暢不起來,整天待在屋裡哭,她就是王琰的老婆。因為王琰今後將要繁華,就會娶更多的小妾,從而會奪走對本身的愛。

壺關,太行山裡的一個山口,也稱壺關隘或壺口關,位於今山西省壺關縣,屬長治市,北有百穀山,南有雙龍山,兩山夾峙,中間空斷,山形像一把壺,以是稱為壺關。

幷州刺史部的範圍約相稱於今山西省大部、陝西省北部地區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套一帶,現在的太原、大同、呼和浩特、包頭、榆林、延安都在其內,治所是太原郡的晉陽縣,即今山西省太原市。由太原郡向東是上黨郡,上黨郡與鄴縣地點的冀州刺史部魏郡之間隻隔著一座太行山。

以是,在機會挑選上高幹也冇有太多考慮,他如果早有預謀,就不會挑選在建安十年(205)10月起兵,因為這時曹操率主力已經回師到鄴縣。真想大乾一場的話,應當在曹軍主力苦戰於南皮時脫手,或者起碼也應當比現在提早兩三個月,在曹操率主力打到現現在的北京市密雲水庫一帶時脫手。

把兵變的時候定在這個時候,必定不會有甚麼古蹟產生。

曹操接管了曹仁的建議,城內的敵兵很快投降了,曹仁是以被封為都亭侯。曹仁的建議裡應當另有更詳細的攻城計劃,不然城裡的敵兵也不會等閒投降,這個計劃是甚麼冇有記錄,應當是變動之前的號令,給城裡的人留出一條活路,誘使敵兵投降吧。

除了武將,謀士們也功不成冇,功績最大的天然是荀彧。早在建安八年(203),曹操就按照荀彧前後所立的功績,上書獻帝表荀彧為萬歲亭侯,但荀彧果斷推讓,他是朝廷的尚書令,有關檔案需求從他這裡通報,荀彧自作決定將其扣下不發。曹操又幾次勸說,最後荀彧才肯接管。

官渡之戰結束後,一向到建安十一年(206),曹操用了幾近六年的時候,顛末持續作戰,把北方四州中的冀州、青州、幷州全數歸入權勢範圍,幽州刺史部除了北麵的一部分在公孫度手中,其他大部分也都在曹操節製之下。

對曹操來講,這是部下將士們奮死拚殺的成果。

杜畿耐住性子與衛固、範先等人周旋,並悄悄生長本身的權勢,分化崩潰仇敵,厥後他抓住機遇,與衛固、範先分裂,兩邊苦戰於張辟。正在此時壺關戰役結束了,曹操派出的雄師也開到了,殺了衛固、範先以及張晟等人,安定了河東郡。

曹操因而任命杜畿為河東郡太守,杜畿字伯侯,關中人,是西漢名臣杜延的後代,20多歲時在故鄉當過縣長,後避亂於荊州。建安初年曹操在許縣招攬人才,經荀彧保舉到司空府任職,後外派為護羌校尉,兼任涼州刺史部西平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