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安置戰俘 二[第1頁/共3頁]
現在關東諸侯中想要采辦戰馬的人非常多,但是采辦的渠道倒是非常少,首要就是幽州和西涼,以及幷州。
在戰役中滅亡的兩方戰馬,竟然達到二千多批,受傷的更多,不過這些受傷的戰馬絕大部分在醫治以後,還是能夠返回疆場。
以是戰馬在戰亂的時候絕對是稀缺資本中的稀缺資本。
董創業的軍糧也不餘裕,出兵之時的糧草還是東拚西湊出來的。董創業要想節製好軍隊,不讓軍隊到處劫奪,到處濫殺無辜,那就必必要做到軍糧充沛。
徐榮是一個完美的部屬,是一個完美的履行者,甚麼樣的帶領都會喜好像徐榮如答應以一絲不苟地履行號令的人。董創業的意義便是徐榮的意義,隻要董創業交代下來,不管有多大的困難徐榮都會降服困難去把任務履行好。
十萬石糧食夠他們吃上一段時候,但也絕對撐不到秋收的時候。因為這些糧食不成能隻供應給這些戰俘,董創業的雄師還是需求。
不過以這位西涼毒士的戰略手腕,必定不會讓董創業背上搏鬥俘虜的罵名,多數是用一些借刀殺人或者是找彆人頂缸之類的手腕,畢竟這類手腕太多了,並且對於很多人來講隻是一塊遮羞布罷了。
同時董創業又將從孫堅那兒緝獲的一些戰馬交給徐榮,讓他操縱戰馬換糧食,當然這批戰馬也是非常地有限,在優先彌補完西涼軍的喪失以後,也就是剩下了不到兩千匹的模樣。
也就是說十萬石糧食中必須拿出一部分給董卓,減緩董卓的壓力。
最後,董創業在與賈詡、徐榮以及麾下幾員核心大將的幾次商討以後,董創業還是是決定收了這批戰俘,籌辦將他們安設在大將徐榮的麾下,將來徐榮將帶領著他們在洛陽東側的成皋縣四周駐兵屯田。
以現在董創業軍中的環境,即便是不殺了這些俘虜也隻能是當場斥逐。
普通重賞的戰馬都是難以治癒,為了減少其痛苦,都是被直接殺死。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候看正版內容!
董創業還交給徐榮一種體例,也就是保甲法,詳細地來講就是效仿軍隊的體例,將這些俘虜編成一支屯田軍,在這支屯田軍中遵循體例,然後實施連坐,一人出錯,大師遭殃,統統人有任務監督彆人,揭露彆人的不對。並且對於主動表示,主動共同或者有建功表示的人能夠將其編入正規軍。
三萬四千張口每天吃下的糧食絕對是個不小的數字,即便不給他們吃飽。
董創業恰是看到這一點才讓徐榮私運戰馬,當然以徐榮的實誠脾氣做起買賣來必定是要虧損的,董創業這廝非常奸刁地向徐榮傳授了一些做買賣的經曆,比如說吊著敵手的胃口,一次賣出五十匹、一百匹,然後再略微加點價,再賣上個五十匹、一百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