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養生息[第1頁/共5頁]
提及來太史慈、趙雲、徐晃、於禁、高順、陳到、許褚、典韋七名赤焰軍將領,現在秩奉固然都是比兩千石,但官職最高的徐晃也不過是長驅將軍,其他六人則隻是偏將軍封號。這倒不是韓烈吝嗇,而是韓烈的一種均衡手腕,現在他邊防地冗長,邊防的太守郡尉大將的俸祿都是兩千石,但闊彆中樞的他們,著力多,功勞少,天然官職和俸祿要賜與必然的報酬,如許纔會果斷將士們的效命之心。
為此邊疆的功勞犒賞,韓烈向來都不鄙吝,如去歲的沛國國相李通、都尉廖化二人,在於曹昂的梁國來犯的軍隊作戰時,僅僅斬首三百級,韓烈就犒賞了他們六十萬錢,對有功的將士,一概授予雙倍功勞品級。
硬是緊緊的把造船技術,把握在了本技藝中,為此孫策也扼腕感喟道:“吾它日若敗,定然不是敗在兵力多寡之上,而是敗在艦船之上啊。”
大漢獻天子建安三年。(公元198年。)
東萊太守張遼、郡尉樂進、校尉李典三人在東萊多年,不但為韓烈開采出了數以萬計的赤金,還遵循韓烈的唆使,在本地地區製作出了廣寬的牧場,並種上了來自河套之地的紫花苜蓿,並且通過近兩年來打通的遼東航道,連續采辦到來自遼東太守公孫度手中的三千多匹戰馬,此中另有兩百匹是未經閹割的種馬。
究竟上韓烈在北方一線的安插,確切足以應對任何突發的局麵,九江郡的壽春、沛國、彭城、東海、下邳、琅琊、泰安、東萊八郡之地,韓烈順次委派了大將鎮守,各郡兵力有的多達三萬,少的也很多於一萬,足以麵對任何突發不測環境。
“奉孝所言有理,袁紹與公孫瓚在北方廝殺多年,袁紹即便得勝,實際也不過是陣容上的取勝,現實在經濟上隻怕一定有甚麼收成,東萊每年產金的收成多達億兆,麵對這麼一塊肥肉,隻怕袁紹定會急眼,以是吾以為當務之急,柴桑之戰,已經刻不容緩,不拿下柴桑,我們就冇法放心向荊州進發,不拿下荊州,我們就冇有充足的氣力,與袁紹停止決鬥,以我看來,隻要袁紹盯上我們,決鬥就難以製止。”荀攸慎重的擁戴了郭嘉的談吐,並收回了本身的觀點。
這些年來,韓烈都在死力鞭策學院的扶植。先前在利城的蓬萊學院,以後又在廣陵設立廣陵學院、現在的建鄴學院,都成為徐揚二州培養學子的搖籃。
遼東航道的開通,為韓烈與遼東太守公孫度的貿易、以及高句麗王朝、乃至更北邊的三韓等小國翻開了貿易通道。
“主公,南邊的戰局有三千馬隊足矣,吾看是否接下來的幾年,東萊的戰馬都交由張文遠調配練習,如果三年以內我們能配齊一萬五千匹戰馬,那便能夠武裝一萬馬隊,如果有一萬馬隊在手,吾敢包管足以應對北方的任何戰事,即便是袁紹傾巢而來,我們隻要挑選好了疆場應對,那也起碼有五成勝算。”此次東萊之行,若說最歡暢的人,自是非太史慈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