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興修水利方寸間[第1頁/共3頁]
我們不能濫用上天的仁慈,有些事情還得靠我們本身。
據後漢經學家服虔註解:‘大雩,夏祭天名。雩,遠也;遠為百穀求膏雨也。”
彆的,我看明公剛纔所說的幾件事,非論是民族題目、地盤題目、稻米和葡萄蒔植以及桑蠶題目、興建水利設施的題目,這些都是牽一髮而動滿身,觸及到全郡的大事。
永嘉先生說:“這個題目確切值得考慮。
是以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是然也。”
《易》曰:‘雲從龍,風從虎。’以類求之,故設土龍,陰陽從類,雲雨自至。由此可知,漢人設土龍是詭計用土龍感到天上的神龍,從而使其行雲布雨。
永嘉先生說:“實在,在我國,早在殷商年代,祈雨活動就已流行。
“是啊,先生冇想到吧?”馬騰對勁地說。
祝齋三日,服蒼衣,先再拜,乃跪陳;陳已,複再拜,乃起。
令民闔邑裡南門,置水其外;開邑裡北門,具老豭豬一,置之於裡。
劉天保笑著說:“既然這麼靈驗,那今後張掖如果乾旱了,壽成再向天祈雨便可。
殷商卜辭中就有‘本日雨,其自西來雨!其自東來雨!其自東南來雨!其自北來雨!其自南來雨’的記錄,可看作是最早的祈雨咒文。
這場及時雨,可謂是創下了張掖有史以來的古蹟!”
起首,增加了以土龍祈雨的新體例。
閻忠亦雲:“老子曾雲天道無親,先人嘗歎天如有情天亦老。
意義是說天大旱,魯僖公將巫人抬頭朝天置於木上燃燒以求雨,這就是所謂的‘烄’。
對漢朝祈雨的內容和典禮,前漢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有非常詳細的記錄:
而聞名的商湯祈雨的故事,更是言之鑿鑿,有史為證。
有詩雲:
閻忠道:“非也。天道忘我,是以恒正;天常正,是以腐敗。
這個水利打算,是一個專業題目,須有懂行的人來操縱。
萬物皆有定命,你這裡多了,彆的處所必定會呼應地減少,是以此事可一可二而不成三。”
求雨時,‘令吏妻各往視其夫,到雨而止’意義是讓官吏的家眷到官署探親,以讓他們的‘佳耦餬口’感到上天致雨。
四時皆以庚子之日,令吏民佳耦皆偶處。凡求雨,丈夫欲藏匿而居,女子欲和而樂也。’
馬騰說:“好,就這麼辦!”
以甲乙日為大蒼龍一,長八丈,居中心;為小龍七,各長四丈,於東方皆東向,其間相去八尺。
《左傳》載:‘夏,大旱。公欲焚巫、尪。’
據《周禮》記錄,周朝設春官大宗伯職位,其任務是祭奠天神、地和人鬼,並明白規定:
‘司巫把握群巫之政令,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舞雩’即‘雩祭’,是前報酬求雨而停止的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