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三國之夢魘 - 第兩百四十三章 (二合一)

第兩百四十三章 (二合一)[第1頁/共5頁]

漢魏期間,有軍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職的難度加大。是以常在“將軍”前冠以某個名號以作為他的官職,這類名號並無必然,名號之間也無上下級乾係,是以稱為雜號將軍。臨事設置,事畢即撤。如驍騎、樓船、材官、伏波、貳師、度遼、龍驤等,或以所領軍隊(如驍騎、材官),或因推行的任務(如李廣利攻貳師城)。唯度遼將軍因南匈奴所部時有內鬨,自永平八年(65年)後常設。漢末今後,開端呈現四征、四鎮、四平、四安等重號將軍。

漢武帝廢太尉設大司馬,加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之上。東漢光武帝又廢大司馬為太尉,為掌管軍政和軍賦的最高官職,即天下最高軍事長官。東漢時太尉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東漢光武帝劉秀時減弱三公的權力,厥後三公幾近無實權隻是名譽的意味。東漢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為虛職,在三公以外另設大司馬,大司馬和大將軍均位在三公之上,如劉虞、權臣李傕。三國期間,各國在三公以外另設大司馬,普通由大將軍升遷而來。如:魏國的大司馬曹仁、曹休、曹真;蜀漢的的大司馬蔣琬;吳國設有大司馬和左大司馬、右大司馬,普通由大將軍或者上大將軍升遷而來,如丁奉、呂岱、陸抗、施績、朱然。

九卿

東漢共設郡國一百零五:王國二十七,司隸部下郡七,列郡七十一。除司隸部所轄七郡外,王國與列郡均分隸諸州,此中豫州領郡國六,冀州領九,兗州領八,徐州領五,幷州領九,幽州領十一,青州領六,荊州領七,揚州領六,益州、涼州各領十二,交州領九郡。

司隸校尉是京官,本職為監察在京百官諸犯警事。東漢時,常常退罷三公均由司隸校尉糾劾而至,以是司隸校尉號為“雄職”。天子調集朝會的時候,司隸校尉與禦史中丞、尚書令三人有伶仃的席位,稱“三獨坐”。司隸校尉秩比二千石,屬官有處置(風行的韓劇中常常呈現的處置官就是由此得名)、假佐(假:代理的意義;佐:助手的意義。就是說是能夠代行事件的助手)等,另統領一支由一千二百名仆從構成的武裝差人軍隊,司隸校尉的官名也由此而得。

郡太守秩皆二千石,隻要河南郡因京師地點,長官稱河南尹,位比九卿,秩中二千石。諸郡各置丞一人,位次太守,秩六百石,賣力民政事件;邊郡(就是設置在邊疆地區的郡)另置長史一人,秩六百石,賣力軍政事件。長史之下有司馬一人,賣力詳細軍事批示。東漢本地不設郡都尉,以太守領兵。邊郡置都尉或屬都城尉領軍並轄縣,職位略與本地較小的郡相仿。如漢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置西河屬都城尉、上郡屬都城尉;永和十五年(公元105年)置遼東西部都尉;漢安帝置右扶風都尉、京兆虎牙都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