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二章 討價還價[第1頁/共7頁]
“袁太守仁義,鄙人替我家大人謝過袁太守了!”
“不錯,王管家說的冇錯!”
“袁太守請說,鄙人洗耳恭聽!”
王生聽了袁常的話,心中頓時一喜。隨後,王生又悄悄鄙夷袁常,剛纔裝出一副多麼牛逼的姿勢,現在聽到無益可圖,還不是換了一副樣貌?因為如此設法,本來對袁常有些驚駭的王生,頓時又昂起腦袋,一副我是大老闆的模樣。
袁常聽了王生的話,心中暗自嘲笑,你能做主?到時候你如何死的都不曉得。
一斤新鹽的代價也就十五錢,跟現在粗鹽的代價是一模一樣,並且,新鹽的品格還是實實在在。底子冇有涓滴的摻假。王生還發明瞭一點很奇特的事,那就是發賣新鹽的販子底子就冇有哄抬代價的意義。反而有種還要貶價的趨勢。再看看本來那些鹽商賣的粗鹽和精鹽,現在在渤海郡底子冇無益潤可圖,賣鹽的販子都隻能分開渤海郡。而此中一些腦筋比較矯捷的鹽商則以為,這天下的食鹽走向將會產活潑蕩般的竄改,本來的食鹽底子冇有市場。以是,他們在分開渤海郡以後,敏捷的將那些食鹽給發賣一空,從而儲存了些本錢。而那些還冇有反應過來的鹽商,則以為新鹽隻是曇花一現,遲早都會消逝,乃至於弄到最後血本無歸。
還不等王生鎮靜多久,袁常倒是揮手打斷了王生的胡想。隻聽袁常緩緩說道:“新鹽交給陶刺史出售天然不是題目,不過,有幾個前提倒是要承諾本太守。不然,本太守是絕對不會將新鹽交給陶刺史來出售的。”
“此事自是冇有題目,即便袁太守不提,我家大人也會去做的。袁太守為了天下百姓的福澤,而做出如此大仁大義之舉,如果不讓他們曉得袁太守的好,鄙民氣中都過意不去。袁太守存候心。此事就包在鄙人的身上。”
袁常好似冇有發覺到王生的反應,接著說道:“第二個前提實在很簡樸,那就是但願陶刺史能夠幫本太守鼓吹新鹽,讓徐州的百姓都曉得新鹽的呈現。”
袁常獎飾一聲,隨後對著屋外喊道:“蔡秘書,你出去!”
“王管家,渤海郡的鹽價想來你也曉得了,十五錢一斤。本太守也就直說了,遵循鹽商的代價,十二錢一斤賣給陶刺史。”
跟著袁常話音落下,一向守在外邊的蔡琰便款款走了出去。袁常則將剛纔和王生談的內容讓蔡琰謄寫兩份和談,固然和談的功效不大。但是,總比冇有的好。並且,袁常還用心冇有將新鹽的讓渡代價給寫了出來,倒是讓王生放心了很多,唯恐冇無益潤可圖。
那麼,再看看渤海郡的新鹽,比之達官朱紫所食用的精鹽還要優良數倍。遵循如許來算。即便新鹽的代價再優惠,如何說都要上百錢一斤吧?如許的代價,豈是平常百姓能夠接受的了的?但是。就王生在渤海郡探查的這些天發明,如此優良的精鹽代價並不高,反而低的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