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渤海發檄文,孟德訪好友[第1頁/共5頁]
“三位先生快快請起,仲瑞可受不起先生之拜,既然大師都是孟德的兄弟,那就請入府吧!”
“哈!那荀文若便陪你曹孟德走一遭,莫要忘了本日誓詞,平生日久,文若可一向看著你曹孟德!”
“那是當然!你曹操可不比彆人,這般刁鑽盧仲瑞可不敢怠慢!”
“仲瑞!”
“孟德!”
“袁太守國之楨士也!”
………………
“文若(元讓,子孝)見過盧太守!”
“袁太守高看,文若身無好處,也無良謀,如果做了一軍之師隻怕要讓太守絕望。”
“天下之大為何冇有興漢之人啊!袁本初寸怯懦人隻怕再難容身,韓馥又是庸碌之輩,冀州有望也!”
二人歡樂的如同孩子,擊掌相擁暢懷大笑,訂交六載,不管是周暉衙前,還是王村孀婦門後,此中交誼隻字片語難以表達。張遼冇見過盧樸如此失態,夏侯惇也冇有見過曹孟德這般暢懷。
“這……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仲瑞,文若言之有理!涿郡是大漢之地,你雖故意,但不能壞了法度。”
曹操用手擦拭嘴角的油漬,涓滴不顧及禮節之話,如同家中普通。
擇主這類事向來需求緣分,你曹操有漢心,那文若天然尊汝為上,至於盧樸已經不首要。
“本來是大長秋以後,文若見過曹校尉,不知校尉意欲何往?”
“是有王佐之才稱的荀彧否?”
“那就借你那句話,吃大戶也!”
“校尉覺得文若如何?”
盧府高門,曹操拜過劉淑與盧植後才與盧樸共赴廳堂,部下之人已經早早預備吃食與美酒。曹操倒也不客氣直接開動。
曹孟德說話間唾沫飛濺,臉上神采奕奕難以粉飾衝動之情,興漢在貳心中如同一盞指路明燈,是他進步的動力。
“孟德欲往涿郡去拜見老友仲瑞,共商匡漢之事!”
“曹操,我們還是要點臉吧!不及而立,彆留這麼長的髯毛,你也不怕嫂夫人紮的慌!”
“文若不必急於答覆,先在渤海郡安住,本初定以文若為上賓,如果是他日文若轉意轉意,你我再談一二。”
精乾男人麵前一亮,這纔算是緣分啊!想我叛逆兵多日卻無謀軍之士,如如有此人插手漢室興也!
“潁川荀文若,不知中間何人?”
說來剛巧北行三五馬,皆是精乾青年人,為首者邊幅渾厚又不得勝劍之氣,雙頰長髯自有公理之色,倒也不像宵小之輩。
“文若啊!現在大漢千瘡百孔,民賊董卓淫肆不堪,恰是吾輩報國之機,本初願拜文若為智囊,不知文若意向如何?”
“你我之間何必談這些東西,明日我便派五百卒把馬匹送往譙縣,這一年盧樸可不是普通的財主嘍!”
“孟德你能點多少兵馬?”
袁紹早在雒陽便有禮賢下士的雅號,自為渤海郡太守以來,親民仁政,很有大師風采。當然昔年他與盧樸、曹操三人的風騷之事也廣為傳播,至今被他視為汙點,不肯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