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變革[第1頁/共4頁]
陶商高坐於上,鷹目如刃,正在悄悄的等候著甚麼。
半晌以後,一名集賢館的文士,步入了大殿內,拱手拜於了陶商腳下。
年青之時的商鞅,本為魏國之人,卻不為母國所重用,最後西投秦國,投奔到了大名鼎鼎的秦孝公麾下。
陶商也隻是稍稍感慨,思路立即回到了變法上來,為今之計,隻要變法圖強,富國強兵,使大魏一統天下纔是重中之重。
倒數結束,陶商慎重道:“本王知你精研法家,懷有一顆竄改之心,本王今特為你賜名商鞅,望你如商鞅那般,為王在大魏推行變法,富國強兵,助本王一統天下。”
陶商本是想直接拔除儒家學說的國粹職位,但考慮到世族力量尚且強大,這些世族名流們,一輩子就靠儒學用飯,俄然間砸了他們的飯碗,輕易激起激烈的抵擋。
換句話說,商鞅變法一實施,你就算是孔子複活,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也休想仕進。
“人已經到了,體係精靈,醒醒吧,給我調出商鞅的四維數據來。”陶商眼看著那名文士,卻企圖念命令道。
漢製雖號稱擔當了秦製,但經曆過四百年風吹雨打以後,卻早已變質。
商鞅所言之變法,就是要明法度,實施輕罪重刑。
“第三名,春秋期間刺客專諸,統帥32,武力81,智謀61,政治28,呼喚地點,吳郡。”
陶商雖不記得商鞅變法的詳細細節,卻記得其變法的首要內容之一,就是拔除貴族特權,統統人都按功行封賞任免。
而在數十年後,世族們又找到了更能保護他們好處的司馬氏,因而便毫不包涵的丟棄了曹氏,擁立司馬氏晉朝取而代之。
而這一和親國策,直至漢武帝之時才突破,漢朝仰仗著七十餘年的國力積儲,纔敢對匈奴展開的反擊。
“嘀……英魂商鞅數據已調出,戰國政治家,鼎新家,法家代表人物,統帥80,武力53,智謀90,政治100,初始虔誠度25。”
擺佈蕭何張良等文武,聽得陶商竟為那文士,賜以“商鞅”之名時,無不為之震驚。
專諸和吳漢兩名英魂且非論,冒頓這名英魂,卻實在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諾。”
能夠毫不誇大的說,商鞅纔是秦國能一統的六國的最關頭地點,若無商鞅,天下終究歸於哪一國,便還是個未知數。
一姓世代為官,必定會仰仗動手中權力,為本身的家屬在本地打劫大量的地盤,如許一來,這一族便既有權,又有錢,曆經數代以後,便構成了所謂的世族豪強。
唯有如此,才氣斷絕世族的威脅,讓全部大魏國變成一台戰役機器,統統子民不是急著上疆場殺敵,就是經心全意賣力的去種地,誰也不消再華侈時候,去研討儒家那些浮泛古板,華而不實的大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