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一十五 勝者為王[第1頁/共4頁]
諸葛亮輕搖羽扇,在心中嘀咕一聲:“這琊馬台女王倒是很有觀點!”
卑彌呼對孫武點頭表示感激,最後對劉辯以臣子的禮節作揖道:“陛下,你們大漢有句話叫做先動手為強後動手遭殃,現在織田信長已經蠢蠢欲動,陛下搶先發製人,把烽火燒向東洋諸島。等織田信長進兵夷洲以後,悔之晚矣!”
兩年的鏖戰下來,漢軍各路兵馬的總折損人數為七萬擺佈,但多次戰役累計下來,俘虜的承平道信徒卻靠近十萬,在淘汰了一些老弱病殘以後,收編參軍的新兵幾近與折損的兵力持平。再加上朱然、孫翊帶領三萬孫兵背叛,漢軍的數量不降反升,這就是所謂的以戰養戰。
劉辯揮揮手:“去吧,朕在金陵靜候眾卿班師返來,大漢的旗號插遍貴霜之日,便是爾等封侯之時。”
孫武撫須點頭:“信長野心勃勃,勾搭李唐,宜儘早除之,免得養虎遺患!”
一向冇有開口的穆桂英終究吐出了一句話:“陳湯曾經說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既然織田信長鄙棄我大漢的國力,是時候給他點色彩瞧瞧了!”
“充足了!”卑彌呼對孫臏的答覆非常對勁,“抽出一半兵力足矣,再共同夷州的陸遜兵團,足以剿除織田信長。我琊馬台亡國不過兩年,島上各地另有很多義兵,隻要本王登高一呼,他們必定會揭竿而起,到時候與漢軍表裡夾攻,毀滅織田信長指日可待。若曠日耐久下去,被信長將我琊馬台舊部完整清除,落空了內應,漢軍再想打掃信長,可就事倍功半咯!”
固然蒼梧行宮當中冇有寺人,但由張出塵麾下的女兵賣力治安,常日裡除了本身以外不答應任何男性出入。一年的時候下來,卑彌呼幾近冇有出過宮門,以是劉辯並不擔憂血脈的純粹性。
有李斯為大漢做嫁衣,從東南亞各地籌集的一百萬石糧食,起碼能夠讓吳起、蘇烈帶領的十五萬人馬保持八個月擺佈,為反攻貴霜本土締造了無益前提。
而卑彌呼也看破了劉辯的心機,帝王家最是無情,天曉得哪天翻臉就把本身殺了,以是一向在尋覓珠胎暗結的機遇,終究在前段時候如願以償,把本身懷了劉辯骨肉的動靜奉告了他。
對於卑彌呼的闡發,劉辯深表同意,自從半月前收到陸遜傳來的諜報,劉辯就開端為之擔憂。一旦讓織田信長占有了台灣,便會嚴峻的威脅東南本地各地,以及海南島、菲律賓等國土,先發製人的確是最好的戰略。
田豐並不認輸,持續據理力圖:“女王說的計謀冇錯,三麵夾攻必定要比正麵強攻更輕易得勝。但你並冇有考慮客觀前提,以是你的話就是紙上談兵!實際是陛下方纔出兵十五萬向西對貴霜乘勝追擊,在劉協權勢出漢中強攻襄陽,李唐雄師虎視北方之際,我大漢已經冇有氣力再斥地一個疆場,你如許勾引陛下出兵進入倭國,會導致我大漢墮入戰役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