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九十二 大魏皇帝駕崩[第1頁/共4頁]
翌日淩晨,張三豐、姚廣孝、黃飛鴻告彆了諸葛亮、薛仁貴等人,帶領著一萬五千擺佈的僧兵、道兵分開合肥,向南而去。出征之時他們有兩萬餘人,曆經血戰以後折損了五千多人,現在還剩下一萬五千多,終究又能夠回到寺廟、道觀中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了。
正在諸葛亮和薛仁貴拉拉扯扯之際,還差幾天就滿十歲的廬江王劉禦在淩統的伴隨下走進了靈堂。看到馬岱被刀斧手五花大綁,合座文武向諸葛亮作揖,頓時就明白瞭如何回事。
被年幼的廬江王嘲弄,諸葛亮也不美意義說甚麼,隻是難堪的笑笑。不經意的打量了這少年一眼,實在不敢信賴,蔡瑁、文聘、郭嘉等兵馬多年的人就是栽在這麼一個乳臭未乾的黃毛小子手上,一係列的連環計不能不讓人刮目相待。
征召僧道禦敵本來就是迫不得已,這也讓薛仁貴、尉遲恭等武將感覺不倫不類,現在道衍和尚、張三豐主動要求撤退,世人也不挽留,隻是各自拱手說了一些感激為國儘忠之類的話語。
“極刑雖免,活罪難饒,三十軍棍倒是少不得!”諸葛亮揮揮衣袖,叮嚀儈子手把馬岱拖下去,責打三十軍棍。
“哎呀……孔明將軍,千萬使不得!”
諸葛亮在太守府設席調集眾文武,薛仁貴、韓世忠、尉遲恭、龍且、薑維、馬岱、朱桓、梁紅玉、郭淮等武將,以及陳宮、淮南太守華歆,另有廬江王劉禦、淩統,以及姚廣孝、張三豐、黃飛鴻等江湖人士俱都列席,一時候群賢畢至。
一場風波就此落下帷幕,通過亮出假節鉞,以及薛仁貴甘拜下風,諸葛亮正式建立了本身淮南軍團主將的職位。全軍將士無不凜然,再也無人敢鄙棄諸葛亮的才氣,更無人敢應戰諸葛亮的權威。
看到世人都在替馬岱討情,劉無忌也不能不表示一下本身眾多的愛心,吧唧吧唧嘴,清了清嗓子道:“諸葛愛卿啊,這馬岱固然有錯,可也不是用心的,能夠忘了假節鉞這檔子事了吧!你要不說,小王我還覺得你手裡拿的這是唱戲的道具哪……”
馬岱喜出望外,叩首謝恩:“多謝左將軍部下包涵,馬岱必然以此事為誡,今後謹遵上命,不敢再憑意氣用事!”
方纔被龍且和薑維拉起來的薛仁貴和諸葛亮倉猝作揖見禮,參拜廬江王。
其他的眾文武一起跟著見禮:“吾等見過廬江王!”
這一場大戰下來,龍且和馬岱並肩作戰的時候最長,顛末端同生共死的血戰後那就是手足兄弟,龍且天然不會坐視不睬。
“噯喲……這是籌辦殺人嗎?”
“馬伯瞻冇有功績也有苦勞啊,恰是靠著他的浴血奮戰,才從十幾萬曹軍的圍困之下逃生了四千將士,孔明將軍你的懲罰太重,請部下包涵!”龍且大步出列,長揖到地替馬岱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