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十二 歸心似箭[第1頁/共4頁]
何珅目前正被三司會審,即便能夠滿身而退,亦是惹了一身騷,已經不再合適擔負工部尚書,劉辯再次飛鴿傳書調益州刺史長孫無忌入京接掌工部。益州刺史之位因為謙接任,掌管益州各郡。
聽了劉伯溫的彈劾,刑部尚書狄仁傑、金陵府府尹包拯、大理寺寺卿等人也站出來彈劾:“臣等亦是曾經收到過彈劾何珅的手劄,說他征用民夫的時候,按人頭收稅,如果交納必然命額的貨幣,則能夠免除徭役。並且何珅在修路的時候,曾經向路子的鄉紳索要賦稅,請陛下嚴查!”
“來人,把何珅臨時免除工部尚書之職,交由大理寺、督察司、刑部三司會審。冊立皇後之事,就遵循劉卿所言,設立東、西兩宮皇後,甄宓為東宮、武快意為西宮,擇日停止立後典禮,統統從簡!”
立後之事落下帷幕,劉辯在朝堂上重組內閣,在調王猛入京出任丞相的同時,又調徐州刺史張居正入京擔負禮部尚書,司空孔融不再兼任此職。而張居正的徐州刺史之位,則由青州彆駕處置陳群代替。
劉辯麵色如霜,沉聲問道:“真的冇有私吞?”
凡此各種,武快意都比方纔入宮一年的甄宓有資格擔負皇後,再加上兩年半之前劉辯與臣子們商定冊立武快意為皇後,而劉辯現在卻失期於臣子,也不完整怪大臣們衝突立甄宓為後。
“至於向鄉紳索要賦稅,門路從他們的宅院、地步前麵通過,大大的便利了這些鄉紳的餬口起居,向其征收一筆財帛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得賦稅全數用於修路扶植,築造堤壩,決然不敢私吞啊!”
“在立後這件事上,莫非是朕錯了麼?”劉辯不得不重新核閱整件事情。
就在劉辯對朝廷內閣大刀闊斧的停止重組之時,吳起的手劄顛末多次中轉,由貴霜境內的華氏城奔騰千山萬水,送到了劉辯的手中。
為了加強對官員的監控,劉辯心血來潮之下決定在乾陽宮的東南角設立一個新的間諜機構“東緝事廠”,暗中查訪官員、外戚的犯警之舉,由司禮寺人鄭和執掌,稱之為“東廠提督”,隻服從於天子一人。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更何況劉辯感覺何珅另有效處,思忖半晌後做了決定:“何珅啊,此次就看你的運氣了,如果三司會審,你能滿身而退,朕持續起用你。如果你被查出馬腳,隻能依法問罪了,是下在大獄還是殺頭抄家,朕保不住你!”
刑部尚書狄仁傑、醫部尚書步騭、學擺設理尚書顧雍、金陵府府尹包拯等一大幫文官也站出來附議:“臣等附議,丞相之計乃是分身之策,請陛下設立兩宮皇後,一來可順天報命,二來又不會言而無信,實乃萬全之策也!”
跟著劉辯一道道聖旨傳下,各路使者策馬揚鞭,來往飛奔。各路官員幾家歡樂幾家愁,表情各不不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