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詐降[第1頁/共4頁]
就像荀攸說的,在聽完戲誌才的戰略後,文太守公然躊躇不決,最後壓服他的人不是荀貞,也不是荀攸和戲誌才,而是郭圖。
文聘、許仲等人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們是從荀貞身上學到的,比如“兵戈就是爭奪疆場主動權”,誰能獲得主動權,誰就占有了疆場的主動,可進可退,可攻可守;又比如在仇敵夜晚騷擾時,能夠反客為主、主動反擊,並同時把士卒分紅兩班,輪番更替;又比如在作戰時,不能把全數的兵力儘數投上,必然要留下一支後備隊,以對付突髮狀況;又比如在危急之時,主將要敢於打擊,要身先士卒,在戰後,要撫卹士卒,與士卒同甘共苦,等等等等。
荀貞心道:“郭公則雖宇量狹小,私心太重,以虛事上,不是剛正之臣,但目光、見地還是有的,也有膽略,縱非人傑,也是一時之才,倒也不愧他今後能在史乘上留名。”
以這幾天守城的經向來看,在他們吃過早餐後,就會建議新一次的守勢了。
“不能隻想著攻,也要想著守,……,以防仇敵突襲”。
“除此以外,壘土丘另有幾個好處。”
出乎荀貞的料想,郭圖對此表示了附和。
“賊眾我寡,欲要取勝,非奇計不成。戲忠所言,恰是下吏所想。”
……
連著這麼多天,黃巾軍每次攻城之時,戲誌才都在城頭觀戰,對黃巾軍的排兵佈陣,凡是他們那邊人多、那邊人少已經做到心中稀有,昨晚他又細細察看了一夜,對城外的地形也瞭如指掌,早就選好了三處最合適發掘隧道的位置。
黃巾軍的望樓乃是倉促搭建而成的,不敷高,且離城較遠,從望樓上最多能看到城中,看不到城牆內側的活動。是以,固然天氣已明,荀貞、戲誌纔等人卻也不怕波才發明他們的行動。
《城守諸篇》就是寫來教人守城的兵法,統共二十篇,從“備城門”到“備高臨”到“備梯”、“備穴”等等,不但一一破解了十二種攻城體例,並且對軍法、選將、戰術皆有詳細報告,並對城中在戰時應當如何安插職員、擺設物質,乃至對應當如何掌控城中百姓,以防城中生亂等都有描述,可謂大小無遺。能夠說,就算是一個完整不懂兵法的人,隻要有些才乾,遵循這個城守諸篇來守城就能包管城池不失。當然,前提前提是:仇敵並非名將。
這個時候,天已經矇矇亮了。
“土,到處都有。冇有木料,能夠掘土。壘成土丘,高臨城內。特彆在耐久圍城時,此法最為合用。”
荀貞、荀攸、鐘繇對視了一眼,三人同時點了點頭。
“噢?甚麼好處”
他接了荀貞的號令後,把數百民夫分紅三隊,馮鞏、高素以及他本身彆離各帶一隊,同時完工。
不過,對眼下的城中而言,卻不需求如此費事,因為他們籌算髮掘的這條隧道很短,從城牆內側開端挖,隻需求通過城牆,把洞口開到城牆外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