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三國之最風流 - 6 尋賢不遇(下)
翻页 夜间

6 尋賢不遇(下)[第1頁/共4頁]

荀貞揚起馬鞭,笑指潁水,說道:“南陽、潁川位處中夏,乃天下之樞,雖險不及關中,守不及江南,戰不如河北,然中天下而立,用之恰當,足以運營四方。是故有雲:得中原者得天下。……,且就不說南陽,隻說這一條潁水,自古就是用兵之地啊!”

“夫子上朝,在國君還冇來時,同下大夫說話暖和歡愉,侃侃而談;和上大夫說話樸重公道,直言諍辯。國君來了,則是一副恭敬而不心中安的模樣,但又儀態適中。”

“何意也?”

“夫子為安在鄉、在朝,在分歧的場合,在麵對分歧的人時,他的言談舉止、麵貌神態都不一樣呢?”

“《傳》雲:‘諸侯之師還鄭而南,至於陽陵,楚師不退’。諸侯軍繞過鄭國,達到陽陵,楚軍不退。晉人不肯撤兵,因持續前行,終於楚師‘夾潁而軍’。這個‘陽陵’,……。”荀貞轉首回顧,揚鞭動後指,“……,就在陽翟與潁陽間。因,鄭人宵渡潁水之處就在陽翟四周。”

“豐年十五,束髮受學。最早學的就是《孝經》、《論語》。”

“噢?為何?荀君為何如此必定?”

他老婆出來應門答話,問過荀貞姓名後,說道:“拙夫昨夜未歸,應是住了朋友家裡。”再問“朋友”是誰時,她卻說不上來了。荀貞心中瞭然,知她必是冇說實話。戲誌纔好博戲,昨晚很能夠是去哪兒打賭了,隻是她不肯在陌生人麵前揭自家夫君的短,故而飾辭“住在朋友家”如此。他往院裡看了眼,見院中屋舍陳舊,青苔覆牆,隱見屋內陳列亦甚是寒酸粗陋。

“和分歧的人訂交,本就應當用分歧的態度。郡功曹是儒雅君子,我用君子的體例與他訂交。戲君放達不羈,我雖是個俗人,但也應當勉強本身用不拘束禮節的態度與他訂交。”

戲妻怎會肯要!

“又何意也?”

宣康略作回想,想起了曾讀過的一段書:“《傳》上說:襄公十年,晉帥諸侯伐鄭,楚救鄭。晉楚‘夾潁而軍’。鄭人早晨度過潁水,‘與楚人盟’。荀君,你剛纔說我們潁川的這個陽城在戰國時曾經屬鄭,那麼,《傳》中所說的這個鄭人宵渡潁水,與楚人盟,應是在陽城四周?”

荀貞一笑,心道:“實在說這麼多,簡樸十個字就能概括:‘見人說人話,見鬼說大話’。”

“也不是很遠,七八十裡。”

《論語》是每個士子都要學的,宣康十五六時就能把這本書倒背如流,想都不想,即介麵背誦道:“‘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宣康轉目河上。

三人換了粗布麻服,各攜刀劍,扮作遠行的客人,荀貞、小任騎馬,宣康乘車,從督郵舍的後門出去,繞過幾條街,混入人流,先去了戲誌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