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各方[第1頁/共4頁]
“時人隻知王、韓,孰知到當時,真正稱雄的纔是我——馬壽成!”
“長安!”
有貳言的幾位將校相互對視了幾眼,無從辯駁,隻好悻悻重新落座,而其彆人也隻悄悄在底下細語,冇有人再敢站起來提出質疑了,再加上支撐王國的將校的擁戴,眼看軍議主導權就要被王國打劫了。韓遂這個時候也不得不說話了,他起家振振衣袖,向世人環顧一眼,才華定神閒地說道:
“現在我雄師雲集,隴右瘠薄,北上安寧、北地二郡,雄師糧草如何佈施?南下漢中、巴蜀,蜀道艱钜,倒黴於我西涼鐵騎奔擊,昔永初和建和年間,我西州精騎兩次攻入蜀中,皆被蜀人借板楯蠻之兵擊破,死傷殆儘,現在莫非又要重蹈覆轍。至於天命如此此乃冬烘之見,近年來漢室暗淡,外戚、寺人爭鬥不休,四方豪傑風湧雲起,此正乃豪傑用武之時也!”
隻要西進的風雅向肯定下來,就不怕冇有機遇來拿下韓遂的兵馬,當下如果操之過急反而會著了彆人的道。
···
最後,王國將目光投向了坐在左邊上首位置的那位年過四旬、身材頎長的中年士人,隻見他一身玄色的士人長袍,正襟端坐地坐在席上,固然冇有說話,卻凜然有著一股上位者不怒自威的氣勢。
“合眾將軍所言極是,趁勝反擊,西打擊取長安的確是我雄師之首選,遂雖癡頑,亦知此乃天授之時,願率我帳下兵馬聽令於馬前,共同西進,攻取長安!”
王國嘲笑著看著提出貳言的幾個將校,對他們的觀點不覺得然。
而提及更大的勝利,另有甚麼能夠比得上攻陷長安的呢?
說到這裡,王國環顧世人,擲地有聲地說道:
“君等皆知先發製人;後發者製於人,當下唯有趁勝反擊,西進拿下長安,方為聯軍上上之選!”
果不其然,很快下首就有其他出身涼州大族的將校起家提出了疑慮,有的提出漢軍在三輔留駐了很多兵力保護皇陵、拱衛長安,而北邊和南麵的漢軍較少,不如挑選北上或者南下,另有的提出了漢室雖衰,天命未改的觀點,發起勒兵盤據涼州,以觀時勢。
“隻要我們趁勝西進,一舉拿下長安,那函穀關以西的處所便能夠傳檄而定了!”
對在坐的很多人來講,中平二年美陽大敗,被張溫帶著朝廷雄師一起追到榆中城所留下的暗影實在是太深了,固然前麵因為漢軍的決策失誤被聯軍一方的馬隊斷了糧草,倉促撤退,但氣力已經大損的涼州聯軍也冇能夠完整反敗為勝,全殲張溫的兵馬,以後纔有了退往隴西、金城,耿鄙上任征兵進剿的事情。
城府深沉如韓遂,在這個時候已經看破了王國西進的深層籌算,不過在大要上他仍然不露聲色,悄悄等候著其彆人的反應。這位早在中平元年就插手了北宮伯玉、李文侯聯軍的中年士人,他自傲冇有任何人能夠比本身更體味和把握這支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