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口銜天威討不臣(2)[第1頁/共4頁]
麹義想了想,緩緩開口說道: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河北民人殷盛,兵糧優足,如果戰前有充沛的時候籌辦,以河北的根柢,再加上幽、並、青三州,是完整能夠集結十幾、二十萬的歩騎雄師參戰的,火線也能夠征召三十萬以上的民伕轉運軍需,並供應十萬以上雄師作戰三載的糧草的。”
說到這裡,麹義也停了下來,心中騰起了一種奇特的快感。
河北雄師決定掉頭向北,朝歌的諸將也不敢冒然進逼共縣、汲縣,三河、河北兩軍遙遙對峙,任由朝廷的謁者來回馳驅,故意有力地補救著這場河內大戰。
本身適度的藏拙是必須的,但是一個冇有效處的廢料,也是不成能獲得庇護和重用的。
至於袁紹使者隱晦提及的,兩家出兵討伐閻行、平分三河之地的建議,洞若觀火的曹操當場就以南陽不決、討伐袁術等來由予以婉拒。
但袁術卻不成不除,如果任由稱帝的袁術坐斷東南,那天下間自忖有點氣力的野心家將會紛繁效仿,到時候,稱王稱帝的人不知凡幾,那他苦心運營的這個許都漢廷,就再也落空了統統“名與器”的上風了。
但如果讓他和緩過來,集合儘力對於三河,不消雄師決鬥,隻需求重兵壓境,拚著龐大耗損與閻行麾下兵馬對峙,隻需一歲,閻行就會因為糧草不濟等火線啟事,被迫放棄三河,轉向關中恪守。
眼下曹操對於袁術,隻能夠采納伐交的方略了。徐州的呂布、江東的孫策,成了許都朝廷死力拉攏的工具,曹操奧妙遣使,利用朝廷的名爵官職作為互換,想方設法要使得呂布和孫策和袁術反目成仇,插手到討伐背叛的王師陣營當中。
就在袁紹為了是否要當即征討三河而糾結的時候,兵戈未休的河間又傳來了新的羽檄急報。
鄴城的袁紹得知曹操的答覆和朝廷僅僅派出補救的謁者,胸中忿然,雖不好再遣使嗬叱義正言辭的曹操,但也在心中暗罵曹操忘恩負義,本身幾次三番出兵救他於危難當中,就連兗州奉迎天子,也是靠了本身的雄師威壓三河,纔會讓曹操從中坐收漁人之利。
“孤雖說擊破李傕、韓遂等關西勁敵,但於關東,卻也常受迫於河北袁紹,將軍原為河北大將,深知軍中真假,此番又擊破過河北的多位將領,想必有以教孤,還請暢所直言,無需顧慮。”
汝南袁術,這個與劉表爭奪南陽失利,與曹操爭奪兗州失利的,一起逃奔淮南的梟雄,竟然拔幟立幟,在壽春南麵稱尊,公開自主為帝了。
當然,亂世當中,向來就不會有劃一的兩家博弈。
心中平增肝火的袁紹又要籌劃大肆打擊三河,再掉頭轉向敲打曹操,麾下的田豐、辛評等人擔憂袁紹“因怒發兵”,罔顧河北民氣不決、內鬨未平的真相,因而又連番進諫,奉勸袁紹先撫布衣氣、毀滅公孫瓚後,再大肆打擊三河的閻行也為時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