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民意洶湧[第1頁/共4頁]
這類集合力量辦大事的理念,張恒冇法反對。
就算前提優厚,還是第一次見到百姓上趕著插手徭役的,當真是讓他們大開眼界。
說是征集徐州百姓的定見,實在還是東海郡占了大部分。
“長史息怒,下官覺得,不如讓稍遠些的郡縣,減來歲徭役之半。”
當群臣聽到劉備要率軍親征的時候,立即就有人跳出來反對。
正如張恒所料,一經漫衍以後,立即呼應者雲集。
“子毅,頓時要兵戈了,州府可冇錢!”
“主公乃一州之鎮,令媛貴體,豈可輕涉險地。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刀劍無眼,疆場瞬息萬變,萬一有所毀傷,便將無可挽回!”
開打趣,你治下的百姓一心報國,莫非我治下的百姓就無報國之心。
名義上是為民請命,但目標隻要一個——此次押運民夫的名額,我必必要分一份!
開打趣,其他處所兵戈,都要強征百姓來運送糧草,你不承諾都不可,並且還得自備乾糧。
倒不是荀彧摳門,相反他實在很風雅,隻是施政的理念分歧罷了。
誰不讓我治下的百姓參與,就是停滯我的宦途。
“既然不能持續免稅,那就犒賞些財帛吧。”張恒笑道。
不過三五日,便有無數東海郡的百姓呼應!
升太史慈為東海都尉,鎮守徐州。
比擬於其彆人,太史慈就好擺平多了。
但如果呼應者雲集,此事便就這麼定下來了,誰也不敢再反對。
要參與徭役的百姓何止百萬,但此戰需求的民夫卻隻要那麼點,僧多粥少之下,不免產生爭搶的征象。
“好,就這麼辦。如此一來,便是誰也冇有牢騷了,文若覺得如何?”張恒笑道。
特彆是督察院的趙昱和崔琰,這纔回過味來。
“下官天然曉得,卻隻能做到如此了。”魯肅苦笑道。
有了好處,百姓天然情願參與出去。
鬨到最後,連泰山太守王朗都趕了過來。
跟著鈞命下達,療養了半坤年的徐州,彷彿一個龐大的機器普通,開端緩緩運轉了起來。
又過了兩日,都督府也拿出了幾套合適的進軍方略,最後由劉備點頭,選中了此中一套。
這傢夥固然辦事油滑,但口氣卻不小,一張嘴就要十萬名額,好懸冇把荀彧等人給嚇死。
最關頭的是,有了此次參與押運糧草被免除賦稅的先河,此後此事便成了先例。
張恒笑道:“冇錢,我們能夠從其他處所動手嘛。比如,遴選人數越少的州郡,便意味性地免除一些來歲的賦稅,如許便皆大歡樂。”
至於兵馬,此次除了關羽麾下的五萬雄師,以及徐榮帶走的兩萬軍隊,其他軍隊張恒並不籌算動用,全都留守徐州就行。
一聽到犒賞二字,荀彧眼皮頓時狂跳起來。
這麼些人,東海一郡的民力的確夠用,但也不能僅用東海郡。
民夫征調的題目處理後,劉備當即命令征調糧草,全武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