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百家姓(5)[第3頁/共6頁]

【姓氏發源】

陶母湛氏,中國當代一名馳名的良母,與孟母、歐母、嶽母齊名,並稱四大賢母。她以教子有方和寬寵遇人稱道於世。《幼學瓊林》中:“侃母截髮以筵賓。村媼殺雞而謝客。此女之賢者。”這“侃母”,指的就是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氏。

【姓氏發源】

【姓氏發源】

毛遂,戰國末期陽武縣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趙國被秦國所圍,毛遂自薦前去楚國求救,並壓服楚王同意與趙合縱,獲得“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佳譽。“毛遂自薦”也由此而來。

貝青喬,字子木,江蘇省吳縣人,清朝墨客。鴉片戰役時,曾目睹清當局敗北,而寫愛國詩篇,影響較大,著有《半行庵詩存》。

【姓氏發源】

貝聿銘,姑蘇望族以後,出世於民初的廣州市,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中心銀行總裁,也是中國銀行初創人之一。貝聿銘的作品以大眾修建、文教修建為主,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度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中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姑蘇博物館等,被譽為“當代修建的最後大師”。

明克讓,字弘道,隋朝人。少好儒雅,博涉書史,天文曆法、占卜他都深有研討,各得其妙。先在梁朝作官,後又在周朝作官。文帝受禪後,被拜為率更令,進爵為侯。著有《孝經義疏》《古今地帶記》《續名僧記》等。

【名流】

計禮,字汝和,明朝刑部郎中。天順年間進士。以畫菊聞名,落筆皆用草書。時人稱“林良翎毛夏昶竹,嶽正葡萄計禮菊。”

春秋時,魯孝公之子名彄,受封於臧邑(現山東境內),厥後遂有臧姓。二源於以王父字為姓。據《姓苑》記,魯惠公之子名欣,字子臧,厥後子孫以祖父的字為姓。

西周初年,相傳炎帝的後代受封於紀國(現山東紀台)。春秋後被齊國所滅,厥後嗣遂以國名紀為姓。

南北朝時北魏將軍侯植南征北戰,屢建奇功,受賜姓侯伏侯,其子孫後嗣遂取伏為姓。又有伏羲氏後嗣以伏為姓。

紀信,字成,巴郡閬中(現四川西充)人,劉邦部將,“楚漢之爭”時為庇護劉邦,假扮劉邦,保護劉邦逃竄,後被項羽所擒斬首。

春秋時宋國戴公身後,宋武公司空繼位。其支子(非嫡宗子)以王父(祖)的諡號“戴”為氏。二源於以國名為姓。春秋時有戴國(現河南蘭考),後被鄭國所滅。其族人遂以原國名戴為姓。

【名流】

談壽齡,清末無錫人,曾在淮安作幕僚,後官至四川夔州知府,離任後定居淮安。曾捐資創辦談氏東文學館,傳授日文和新學,培養了一批實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