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百家姓(9)[第1頁/共6頁]

春秋時,晉國大夫豫受封於邴(現山東費縣),人稱邴豫,厥後有子孫遂以邴為姓。

【名流】

春秋時,鄭國武公之子共叔段,厥後子孫有以祖父的名段為姓。二源於老子後嗣有在魯國為卿,食采於段邑,厥後子孫遂有以段為姓。

【名流】

傳說炎帝的後嗣孫名钜為黃帝的教員,在夏朝時,他的後嗣受封於封父(現河南封丘),建封父國,厥先人遂以封為姓。

鬆贇,隋代北海縣人。性剛烈,重名義,死於楊厚之難,城中皆流涕,剋意倍增。

鬆筠,字湘浦,蒙古正藍旗人。嘉慶年間曾任武英殿大學士,諡號文清。平生疾惡如仇,在和珅麵前向來不平服,以是被久留遙遠地區任職。著有《品節錄》《綏服記略》《伊犁總統事略》等。

芮城,清朝學者,江蘇溧陽人。博通經籍,文章曾流行一時,後隱居著書,著有《禮記通誌》《綱目分注補遺》等。

羿忠,明朝湘陰人,洪武年間曾任遂寧知縣,很有政績。

巫妨,上古期間一名身兼醫、筮兩道的聞名流物,著有《小兒顱腦經》,可用以判病疾,為我國最早的一部幼兒科醫學專著。

【姓氏發源】

【姓氏發源】

夏朝,窮氏部落首級名叫後羿,又稱夷羿,長於射箭,傳說他射了九個太陽,僅留一個。厥後子孫遂有以羿為姓。

【姓氏發源】

春秋時,晉國哀侯與其弟都被晉武公所殺,其子孫逃奔他國,後以原爵位侯為姓。二源於夏後氏以後嗣,有受封於侯國,其子孫遂以侯為姓。三源於鮮卑族複姓所改。南北朝北魏複姓侯奴氏、侯伏氏,進入中原後改成侯姓。

西周時,周王室封其一支後嗣子孫於蓬州,居其地者後遂以蓬為姓。二源於蓬姓先人用蓬草以築屋,厥後子孫遂用蓬字為姓。

週考王有子名家父,在周朝為卿士,其子孫後嗣遂以家為姓。二說是《詩經·小雅·節南山》的作者家父,周朝大臣。麵對在朝者的殘暴,他挺身而出,但願周王用人唯賢,為民謀福,得先人之尊敬,遂以其名家為姓。

【姓氏發源】

【名流】

當代製作陶器所用的轉輪叫做甄,陶瓦工匠們也被稱做甄工,其子孫後代遂有以甄為姓。二源於皋陶次子名仲甄,其後代有以甄字為姓。

俗稱酒母,用於釀酒製醬的發酵物。掌管釀造官員的子孫後嗣遂以麴為姓。二源於說鞠氏後代在漢朝時,因出亡而遷徙,後改鞠姓為麴姓。

儲光羲,唐朝開元年間進士,授翰林,曆任縣尉、監察禦史等。以山川故鄉詩著稱於時,詩風樸素、高古,富有民歌風味。先人常將其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並稱。

糜信,三國期間吳國人,經學家,官樂平太守。著有《春秋穀梁傳注》《春秋說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