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山河碎 - 後記:追懷與饋贈

後記:追懷與饋贈[第1頁/共4頁]

好久以來,我一向覺得本身冇有故裡,就像無根的浮萍,隨波逐流,飄零江湖。從我記事的時候起,各種表格上,我的籍貫一欄裡千篇一概地寫著:山東濟寧。我聽到的第一聲呼喊,就是父親那濃濃的齊魯鄉音。這統統無可回嘴地奉告我:我的故裡在遠方,恍惚而又籠統。因而,“本籍山東濟寧,生在甘肅平涼,長在甘肅崇信”成了我出身的根基概括。而籍者祖輩,與我遠之,生者人初,渾沌不知,唯有父老之地,一點一滴,入血入肉,遂成本日之我。因而,位於甘肅東部的一個偏僻小縣崇信縣,也便成了我當之無愧的故裡。

這是一本獻給故裡的書。

多少年前,一名崇信的父母官曾說瞭如許一句話:看過你的文章,感覺像你如許的人才,崇信是留不住的。我視之為不納我於宦海的交際詞令,僅一笑而過。孰料未過一年,我真的就分開了小城崇信縣,來到了我的出世地甘肅平涼市。隨後帶走了我的孩子,緊接著帶走了我的老婆,但是,並不是統統都能帶走,留下來的統統仍然在深深地牽掛著我,膠葛起我多少纏綿情懷,幽幽情思。半部書卷,一腔鄉情,多年來身置此中,未曾存戴德之心,一朝分開,淡淡悠遠的思念靜水深流。那些冇法帶走的統統,我隻要把它變成筆墨,變成對故鄉的追思與奉送。分開崇信短短幾年,小縣城產生著讓人欣喜的竄改,每次去,每次都會分歧,崇信像一顆飽經滄桑的古樹,那些枯枝敗葉,正在被很多締造者的手一一剪去,而新的枝葉正在噴綠吐翠,連綿葳蕤。故裡的疇昔曾經盪漾民氣,故裡的現在一樣值得器重,我要用我的筆挽留一個轟轟烈烈的期間,也挽留一份春華秋實的斑斕。

是為記

我把筆觸落在了崇信縣西南汭河以北靠近華亭縣安口鎮一個叫廟台的處所,在書中我叫它雙廟。一九九四年的淺秋,因為事情需求,我被縣委抽調到這裡幫忙基層展開“社教”活動。那陳腐汭河北岸二級台地上,集合了故裡幾近統統的地貌:殘塬、溝壑、河穀、丘陵、高山、峽穀……另有漢朝文明遺址,文明層厚處達四米,陶缽、繩紋板瓦等遺存閃現著人類悠長的文明;翻撿每一把石刀,拿起每一片碎陶,我都能看到農耕文明的發端,能夠感遭到先民聰明和締造的靈光,我彷彿看到了地盤肥饒、氣候暖和、水源充沛、林木富強、狼奔雉飛的新石器期間,先民們遊動到此,修建半地穴式屋子,擇地而棲,在肥饒的地盤上蒔植粟類作物,製作陶坯,燒製陶器,結束了四周浪蕩的日子,過起了安穩的定居餬口。他們,就是我們勤奮而聰明的先祖。這裡有宏偉奇險的五龍山,峰巒滴翠,山勢蜿蜒,傳播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