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傷寒雜病論 - 第7章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第7章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第2頁/共4頁]

(288)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臥,手足溫者,可治。

(290)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白通湯方:

(305)少陰病,身材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白朮二兩生薑切,三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湯方:

在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蔥白四莖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黃連四兩黃芩二兩芍藥二兩雞子黃二枚阿膠(一雲三挺),三兩

(304)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323)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282)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製水,故令色白也。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儘。溫服七合,日三服。

(312)少陰病,咽誹謗、生瘡、不能說話、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甘草二兩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一兩,乾薑一兩;若小便當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為半斤。

附子湯方:

(309)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295)少陰病,惡寒、身?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311)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

(286)少陰病,脈微,不成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複不成下之。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內膠烊儘,小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314)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292)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至一作足)炙少陰七壯。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乾薑一兩粳米一升

白通加豬膽汁湯

真武湯方:

(285)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裡,不成發汗。

(317)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麵色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豬苓去皮茯苓 阿膠 澤瀉 滑石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