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此身原是梁山伯[第1頁/共4頁]
陳操之淺笑道:“英台兄厚意,操之銘感於心,前日在吳郡南門驛亭,我還在想英台兄應當不是那種以家世驕人的,如何不來與我送彆?心殊悵悵――”
牛車軋軋而行,來到鬆江北岸,陳操之下了船,等候擺度過江。
祝英台調好弦,由跪坐改成趺坐,七絃琴擱在膝上,抬眼看著陳操之,微微一笑,昂首低眉,左手按弦,右手彈弦,“錚”的一聲悠悠顫音,頓覺鬆風古韻劈麵而來。
陳操之欣喜地迎疇昔,拱手道:“英台兄,你如何會在這裡?”
陳操之主仆三人在華亭陸氏墅舍歇了一夜,四月二十四一早出發返鄉,當牛車駛出陸氏莊園龐大的木柵門時,陳操之轉頭望,那梅嶺絕頂,模糊有一點素白的身影,象一朵不凋的白蘭花,離得愈遠,愈覺芳香沁透。
祝英台見陳操之方纔看到他時那欣喜的神情出於摯誠,心下一軟,說道:“我是言而無信的人嗎?說了要為你送行的,就是追到錢唐,也定要送你一程。”
祝英台道:“我每日都操琴,隻是子重兄無緣聽到罷了。”又彌補了一句:“我也不肯意彈給彆人聽。”
陳操之無語,心道:“這話希奇,送彆另有送個痛快之說。”感其厚意,也未再婉拒。
祝英台笑道:“恰是――你不肯意?”
祝英台道:“渡船還要好一會纔過來,子重兄先上路吧,我陪你漸漸走一程。”
陳操之眉毛一挑,眼睛微微眯起,問:“何故見得?”
兩輛牛車停下,前麵那輛下來兩個婢女,此中一個婢女走到前麵的牛車邊,撩開車掩的簾幕,身材高挑的祝英台踏下牛車,矯矯而立。
一曲既罷,祝英台看著陳操之苗條跳動的手指,笑問:“子重兄是否也笛意大發,很想吹奏?”
祝英台不答,指著泊岸的渡船道:“請上船吧。”
陳操之道:“英台兄追出百裡來送我,我送你回渡口又算得甚麼。”便與祝英台並肩而行,一個驚人的動機俄然躍出腦海,清楚非常:
陳操之轉頭一看,就見祝氏的兩個健仆駕車來到渡口,那兩個健仆見到陳操之,謙虛地笑著號召一聲:“陳郎君早。”
冉盛目力過人,他能瞧得比普通人遠,他坐在車轅上順著陳操之的目光望去,這十三歲的少年如有所思,待離陸氏墅舍遠了,梅嶺也看不到了,才問陳操之:“小郎君,你是不是喜好陸氏小娘子?”
陳操之一笑,也未幾言,隻是問:“英台兄要過江嗎?”
來德應了一聲,來德承諾了不說就打死也不會說的,。
陳操之朗聲一笑,問:“英台兄也在場嗎,我如何冇看到你?”
陳操之看了看,說道:“七絃琴?”
來德不覺得意道:“這不希奇,吳郡喜好我們小郎君的娘子還少啊,香囊都送了幾十隻,車廂都是香噴噴的,送的雞蛋,三天都冇吃完,小盛明天就吃了二十多個,我也吃了十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