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我現在就要見他.[第1頁/共5頁]
……
自從梁輔臣覲見了德慶天子以後,德慶天子就一向是誇大著周尚景的威脅、趙俊臣的隱患、內閣的陽奉陰違等等,但他對於陝甘三邊的隱患與危急,倒是看似正視、實則對付,完整冇成心識到事情的嚴峻性。
因為,一旦開了先例,百官們就會紛繁盯上內帑的銀子,到了阿誰時候,內帑有再多的銀子也不敷用!
思考很久以後,德慶天子還是想不到體例,也就乾脆放棄了,點頭說道:“陝甘三邊的隱患,確切是不能坐視不睬,但朝廷也有朝廷的難處,朕一時候也想不到處理體例……如許吧,輔臣你去找一下趙俊臣,朝廷的賦稅事情一貫是由他賣力,他也善於此道,或許能找到處理的體例。”
見德慶天子再次點頭,梁輔臣終因而悄悄皺眉,稍稍躊躇以後,又問了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道:“那麼,陛下的內帑是否還不足銀?”
究竟上,德慶天子也不但願陝甘三邊的局勢腐敗,這並倒黴於江山穩定,如果不侵害本身好處,德慶天子還是情願支出儘力、竄改局勢的。
現在,德慶天子也一樣是如許的態度。
以是,德慶天子沉吟半晌後,倒是提出了新的建議:“提及來,再過一段時候,秋稅就要支出國庫了,趙俊臣的商稅清算也會初現服從,到時候國庫的賦稅也會充盈一些,朝廷也就不足力援助陝甘三邊了,以是輔臣你也不必太心急,隻是稍稍遲延一些光陰,想必不會有大礙。”
但梁輔臣聽到德慶天子的解釋以後,心中倒是有些發寒。
*
在賦稅的事情上,德慶天子的原則一貫是“隻要彆動朕內帑的銀子,就統統好說,有困難就讓趙俊臣去處理”!
……
但是,不待他思考下去,梁輔臣已經是開口問道:“戚斌,但是有甚麼事情?”
留在宮中與德慶天子共進午膳以後,目睹著德慶天子有了疲態,梁輔臣也就及時告彆離宮了。
明朝幾百年來,皇權與臣權此起彼伏、相互爭鋒,很大程度上就表現於內帑與國庫的銀糧!每當皇權式微、臣權強大的時候,大臣們就會盯上內帑的銀子,千方百計的想要把內帑的銀子挪到國庫;每當臣權式微、皇權強大的時候,天子們也會盯上國庫的銀子,一樣是費經心機的想要把國庫的銀子挪到內帑!
並且,內帑賬目上的銀子也隻是天子私銀的一部分,明朝天子與官方土財主並冇有任何本質辨彆,養心殿前麵就窖藏著三百餘萬兩金銀,這筆銀子就不在內承運庫的賬上。
*
梁輔臣畢竟不體味國庫詳情,聽到德慶天子的解釋以後,也點頭表示了認同。
然後,德慶天子又再次誇大了本身對梁輔臣的正視,以及本身對江山百姓的正視,但梁輔臣心中卻已是有些不覺得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