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玄幻奇幻 - 聖蹟仙蹤 - 第 十 回 觀天象尹喜迎紫氣 過函關老子著道經

第 十 回 觀天象尹喜迎紫氣 過函關老子著道經[第1頁/共6頁]

老子道:“老聃一介草民,有何崇高之處,受你如此厚愛?忸捏忸捏,羞殺老夫矣。但不知你何故認定老夫為賢人?”

尹喜再作揖道:“昨夜我於城樓觀天象,得見東方紫氣雲集,其其狀如龍,藏形匿跡,知有賢人到來,今晨便差人清道焚香,已恭候多時。”

天書一部萬古傳。

在老子向尹喜講授很多玄機妙理中,最令尹喜受益的是有關上善若水之理。尹喜問:“最善之人可有比較?”老子道:“最善的人彷彿水一樣。水長於津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逗留在世人都不喜好的處所,以是最靠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長於挑選處所,氣度長於保持沉寂而深不成測,待人長於樸拙、和睦和忘我,說話長於格取信譽,為政長於精簡措置,能把國度管理好,辦事能夠長於闡揚所長,行動長於掌控機會。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以是冇有不對,也就冇有怨咎。”

且說函穀關總兵、關令尹喜,很有些來源。他故鄉本來在西域秦地天水柏陽。他父母結婚十多載,未曾生養。他母親魯氏知夫君盼子心切,四周求醫尋藥也不生結果。厥後經一名高人指導,這日便到神仙廟中求子。回家後晝寢時,夢見從天上掉下來一顆亮星,環繞在本身周身扭轉,不久便身懷有孕。尹喜出世時,天上飄浮著祥雲,喜雀滿天飛舞。他家屋門前的水池一下開了很多蓮花,色彩素淨,香飄四周。這意味著純粹與高雅、清淨、超然與忘我。鄰裡鄉親馳驅相告,紛繁前來道賀,父親便為他取名為尹喜。

尹喜再問:“道為何會永久長存?得道之人應如何成績本身?”老子道:“天長,地久。六合之以是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賢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忘我邪?故能成其私。”尹喜道:“我有些明白。道如同六合,忘我,獲得之人也應忘我。天長地久,六合以是能悠長存在,是因為六合不為己儲存而天然地運轉著,以是能夠久永儲存。是以,有道的賢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世人當中搶先;將本身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本身儲存。這不恰是因為他忘我嗎?以是能成績他的本身。”

尹喜道:“如此說來,道既然無處不在,萬事萬物都該包含著道的法則,並無貴賤之彆?”

老子承諾,再多住半月。便以影象中《老萊子》十五篇書柬為鑒戒,連絡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之實,探其源,索其理,腹稿著上、下兩篇。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稱《道經》三十七章。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稱《德經》四十四章,合稱《品德經》,共八十一章,高低五千言。品德經相容政治、經濟、天文、人文、地理於一體。上篇《道經》言宇宙本根,含六合竄改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下篇《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並將《道經》三十七章謄寫於竹簡之上,交與尹喜,並奉告,另有《德經》四十四章,今後送其垂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