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忠建文景清刺新皇 改內廷朱棣尋輔臣[第1頁/共4頁]
在乾清宮門口,徐令儀問道:“陛下用膳了嗎?”馬煜搖了點頭,“回皇後孃娘,陛下常朝後便氣得不吃不喝。”徐令儀歎了口氣推開了門。徐令儀走進乾清宮,看看桌上未動的禦膳,便走到朱棣麵前,柔聲說道:“陛下,該進膳了。”朱棣大喝一聲:“朕不吃。朕即位這些光陰,每日四鼓便起,聽著朝臣的上奏入眠。朕想為太祖初創亂世,想為天下生民請命,朕想讓天下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朕與民同樂。他們為何不信賴朕?為何把朕逼到如此境地?竟然來行刺朕?朕是昏君嗎?你曉得景清那廝如何說的?當著滿朝文武的麵,他說‘叔奪侄位,如父奸子妻。你這悖祖燕賊大家得以誅之。’聞聲冇有?朕是燕賊,朕是悖祖燕賊,朕是大家得以誅之的悖祖燕賊。滿朝文武都在看朕的笑話。”朱棣說完一把顛覆了桌上的禦膳。
姚廣孝進了乾清宮便跪倒在地,朱棣疾步上前將姚廣孝扶起,“先生快請起。本平常朝之時……”不待朱棣開口,姚廣孝便說:“本平常朝,景清犯駕。以此看來,朝臣與陛下不是一心,天下也一定心向陛下。朝臣不歸心,天下不歸心,陛下便冇法放開手腳締造大明亂世。”“既然先生看得如此透辟,是否有了體例?”姚廣孝微微一笑,“陛下無需起火,景清等都是飽讀聖賢書之人,他們深沐皇恩,當然要報效朝廷。他們忠於建文,乃是忠於太祖,忠於太祖,便是忠於大明。朝堂之上,如果冇有景清那樣的忠義之士,那大明的士大夫豈不都成了人儘可夫的娼婦之流。”“先生……這……”姚廣孝又笑笑,“陛下莫急,待臣把話說完。方孝孺、鐵鉉、景清為何忠於建文?因為他們在建文一朝已然位高權重,他們受了皇恩,怎能不以身報國?這些人即便留任原職,恐怕也不會對陛下戴德戴德。陛下何不培養一批忠於本身的能臣,助陛下初創大明亂世?”“先生的意義是,任用在建文一朝並不得誌的人?”姚廣孝點點頭,“十年寒窗之苦,卻不得朝廷重用,是多麼悲慘之事,陛下若重用那些不得誌的基層有才氣之臣,他們必會對陛下戴德戴德,誓死終究陛下,助陛下成績偉業。”朱棣茅塞頓開,“先生說的極是,比如那解縉,在建文一朝鬱鬱不得誌,他乃我大明第一才子,論才學、論才氣,都可委以重擔。再有楊榮等人,都是身負大才。若能為朕所用,實乃大明之幸。太祖遺訓,敢議立丞相者殺,可這偌大的大明,需求肱股之臣幫手君王。”姚廣孝點點頭,“太祖天子在時,每日批閱奏疏二百多件,措置國事四百多件。太祖天子在廢相以後曾設立春夏秋冬四輔臣,也是為了幫助君王措置國政。”朱棣點著頭,“朕能夠仿太祖設輔臣。”“陛下心中可有詳細體例?”朱棣笑笑答道:“鼎新內廷。”姚廣孝當真聽著,朱棣持續說道:“選幾位棟梁之臣入職文淵閣,成為閣臣,成為朕的親信,這幾位肱股之臣參與機務,協理朝政,他們將幫助朕初創亂世。”姚廣孝讚道:“陛下此法甚妙。看來解縉、楊榮等人能夠一展胸中抱負了。”“恰是,他們皆是有學之士,且在建文一朝不得重用,他們定能助朕將這大明江山管理好。”姚廣孝捋了捋髯毛,“臣可否為陛下薦上一人?此人飽讀詩書、剛正不阿、奪目非常、足智多謀,有他在,定能助陛下初創亂世。”朱棣倉猝問道:“先生所說的是何人?”姚廣孝正色答道:“編輯官楊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