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永樂帝佯嗔罰翰林 姚廣孝省親受冷遇[第1頁/共4頁]
端五過後,解縉將編好的《永樂大典》進獻朱棣,朱棣歡暢非常:“公然是大明第一才子,才一年的工夫便將這《永樂大典》修好了。”“請陛下過目,併爲《大典》落款。”朱棣笑著翻看著修好的書,可看著看著,朱棣的臉上卻暴露了不悅之態,然後拿起筆在這部書上題了四個字:“文獻大成”,解縉不解地問道:“陛下,不是說這部書叫《永樂大典》?”朱棣看了看解縉,“你冇有體味朕的意義。朕想修的是一部絕代奇書,要收錄曆朝曆代的統統古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萬千餘種古書文籍都要彙編在內。朕方纔翻看了一下你修的書,都是儒家文明,這便太侷促了。這部《永樂大典》要集百家之言,它必須是一部包含萬象的絕代奇書,不然的話,何談‘為往聖繼絕學’?”朱棣沉默了一會接著說道:“參與編寫這部《文獻大成》的一百多位官員都重賞,朕再給你派一千人,重修《永樂大典》,有甚麼難處固然與朕說,必然要經心修好這部書。”解縉應道:“是,陛下。”
這日,朱棣常朝過後,留下體味縉、楊士奇、楊榮,“你三人陪朕去看看翰林院的翰林們書讀得如何樣。”解縉說道:“陛下親身提擢的二十八位翰林都是飽學之士,且日夜苦讀,今後定可為大明江山社稷經心。”朱棣邊走邊說:“但願不是讀死書的文人,而是真正曉得治國,曉得官方痛苦的好官。”
姚廣孝無法之下,便去尋本身幼年的老友王賓,來至王賓的家門前,姚廣孝敲著門,“王賓在不在家?我是天禧。”門中也是無人應對,姚廣孝持續拍門,“王賓,王賓,我是天禧,快開門啊,我是天禧......”此時一小孩子來到姚廣孝麵前,“王爺爺曉得你會前來,便要我帶句話給你。”姚廣孝聽聞忙問:“甚麼話?”那小孩兒答道:“和尚誤國。”說完便回身跑開了。姚廣孝心中萬般不是滋味,隻得悻悻回了南京。
君臣幾人邊聊邊來到了翰林院,翰林們見陛下駕到,趕快伏地叩拜,朱棣笑著讓他們都免禮後,便問道:“都讀的甚麼書?”此中一名翰林答道:“回陛下,臣等剋日在讀《大學衍義》。”朱棣點了點頭,“甚好,也要讀一些關於百姓痛苦的文章,如此才氣明白百姓餬口不易,今後為政才曉得為民做主。你給朕背背柳宗元的《捕蛇者說》。”那翰林聽了叮嚀,趕快開口背:“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儘死;以齧人,無禦之者。無......無禦之者......”朱棣看這翰林背不下來,便對後邊的翰林說道:“你來背。”那翰林走上前來,“陛下,臣等常日都是背四書五經的......這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並不在會試範圍當中。”朱棣對著後邊的翰林們喊道:“誰能背下《捕蛇者說》?”翰林們紛繁低下了頭,朱棣的語氣中帶著幾分嗔意:“朕八歲的時候,太祖天子便叫我們背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捕蛇者說》雖不在會試範圍以內,可它講的是甚麼?不讀《捕蛇者說》,‘孰知賦斂之毒,有甚因而蛇者乎!’這關乎百姓痛苦的文章你們竟背不出?看來你們是至心不知百姓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