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端午節上的宮怨詩[第1頁/共4頁]
在這類時候,昔日也算是繁忙官署之一的門下省便顯得極其溫馨,一間間昔日坐滿了人的屋子裡空空蕩蕩,唯有堆積如山的卷宗一如疇前,而捧了浩繁賜物跟著杜士儀返來的書令史安義跟著杜士儀進了直房後,謹慎翼翼地將那承擔放在了杜士儀的書案上,隨即有些殷羨地說道:“向來賜物,中書門下向來第一,比尚書省那些尚書侍郎都更豐富些。傳聞每歲端五犒賞的細葛宮衣都是宮女親手縫製的,外間最好的裁縫也找不出那樣的好針線。”
草綠長門掩,苔青永巷幽。寵移新愛奪,淚落故情留。啼鳥驚殘夢,飛花攪獨愁。自憐秋色罷,團扇複迎秋。
彷彿是當年杜審言的一首宮怨詩!
“郭兄得上峰若宇文監察,那也是他的福分了!”
固然這聲音不算頂頂熟諳,但本日能有份在這城樓上撫玩彩舟競渡的熟人屈指可數,如源乾曜和裴漼這等高官決然不會如此隨性,因此杜士儀輕而易舉就猜到了背後之人是誰,當即頭也不回地笑說道:“宇文監察現在最是炙手可熱,還不是一樣躲了清淨?這時候往禦前湊,頂多是一首好詩得了陛下嘉獎,可治國平天下,又不是一首詩就能夠的,必得紮踏實實下苦工夫,何必苦心孤詣,卻求一個瞬時文名?”
“對了,杜拾遺可重視到,本日陪侍陛下觀瞻這彩舟競渡的,不是皇後,而是惠妃?”
杜士儀假作冇聽出來宇文融這纏槍夾棒似的話裡藏話,悄悄巧巧把話題轉到了郭荃身上。公然,宇文融對這個無能而又結壯的部屬很對勁,言語中透暴露了保舉之意——倘若不曉得的人,必定會心胸嘀咕,須知宇文融本身也不過是從八品的監察禦史,這類居高臨下的態度卻自但是然。
而就在這時候,他隻聽得身後彷彿有動靜。發覺到有人靠近,他忍不住有些不測,下一刻,有人在他肩膀上悄悄一拍,繼而就嘿然笑道:“杜拾遺倒是躲懶,其彆人都到陛下身邊去拾遺補闕了!”
考慮半晌,他將其將其遴選了出來,先攏在了袖中,卻不敢草率,將統統賜物林林總總又查檢了一遍,肯定並無其他夾帶的東西,他這才稍稍放心了幾分。比及安義找來了他要的東西,他看似用心致誌地做動手頭的做事,可內心卻少不了考慮。
那是李林甫!
杜拾遺和杜士儀,這名字和官銜竟然讀音幾近不異,這也是彆人在杜士儀官授左拾遺以後用來開打趣的由頭之一。
每年逢年過節,最是他們這些位低職重的官員享用尊榮的時候,特彆是陪侍天子登洛陽宮南城樓,看洛水之上彩舟競渡,百姓於洛水南岸夾道喝彩喝采,更是大家神采飛揚!
除非是瞎子,不然決不至於忽視了這一點。可現在宇文融一問,杜士儀便彷彿是才發明似的往禦座中間掃了一眼,這才輕飄飄地說道:“想來也許是皇後殿下身材不適,這纔是惠妃代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