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第1頁/共4頁]
李紹城不曉得的是,後晉時,高居海出使西域,到了大屯城,仲雲但是調派了四位宰相、三十七位都督相迎,高居海“以聖旨慰諭之”,仲雲群臣則“皆東向拜”。
李紹城點頭道:“自甘州西行,沿途多是戈壁荒涼,水源太少,雄師隻得載水而行,這對輜重營是莫大承擔。人能光複各種困難,戰馬卻不能被怠慢,彆的臨時不言,久行戈壁荒涼中,馬掌都磨得短長,還不透沙,得將鐵馬掌換成有孔的木澀,駝蹄也得包裹犛皮,才氣遠行......我們的戰馬從未到過這西北蠻荒之地,今後遠行荒涼交戰,能不能適應都是題目,如果戰力打了扣頭,就是冇頂之災......”
李紹城在軍中擺下宴席,與仲雲來使相談甚歡,有了張金來這個“中間人”,兩邊的交換非常順暢。
貞觀年間,侯君集平西昌,而後於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及至滅龜茲國,於龜茲置鎮,龜茲鎮遂為安西四鎮之一,遷都護府於此。厥後,唐軍敗西突厥,不斷擴大國土,遂有安西四鎮,統轄天山南北。又馬不斷蹄威服諸國諸城無數,於城邦故地置都督府,權勢範圍最盛時,稱安西多數護府,治西域全境、中亞,西至波斯、鹹海,下轄蒙恥、昆陵兩都護府,大宛都督府、波斯都督府、條支都督府等九多數督府,並及安眠、休循數州。
眼下,李紹城以軍使持聖旨先行大屯城,便是意欲冊封仲雲君主,試一試可否讓其乖乖歸順大唐。
眼下的羅布泊,是真正的蒲昌海,不是那一片乾枯的鹽堿地。
李紹城在中軍大帳訪問了仲雲使者,當他聽完張金來的先容後,有些驚奇於這教唆者步隊的分量......兩位宰相、十幾位都督,不管如何看都分量實足。
孟平與李紹城並肩而立,一同看向西天,“行軍多艱钜,比不得在中原,話雖如此,但我軍畢竟籌辦充分,馬隊、駝隊龐大,實際上行軍並不慢,如果戰事大抵順利,要會師疏勒鎮,實在也用不了多久。”
西域自漢朝便是中國之土,而中國國力之強大、文明之昌隆,又是讓西域諸國膜拜的工具,且中國對待西域的政策,向來非常寬柔,中國人又知書達理,至西域後與諸族融會,至今已是近千年,帶來的光輝文明與先進文明,使得西域社會進步,使得百姓餬口獲得改良,凡此各種,就使得西域諸國、諸族,大多敬慕中國、忠於中國,願被中國所統轄。
......
冇有彆的啟事,因為蒲昌海,厥後叫作羅布泊。
仲雲國,據石頭鎮、大屯城,“其牙帳居胡盧磧”。石頭鎮、大屯城,即鄯善、若羌故地。鄯善、若羌,即漢初樓蘭國,“不破樓蘭誓不還”之樓蘭也,也是漢初的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班超定西域後,樓蘭便是漢朝所屬。唐初,鄯善改名石頭鎮,附屬沙州,後為吐蕃所占,現為仲雲國,人丁希少,攏共小幾萬人,與沙州互有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