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十國帝王 - 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 18

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 18[第1頁/共3頁]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發兵,修我甲兵。與子同行!”

正如林英大步行來時,斥責他們的那樣,“百戰軍軍法,爾等素知:擅聚眾,擅鼓譟,擾亂軍心者,立斬不赦!現在大戰期近,契丹蠻賊與我等隔河相望,你等如此行動,欲置軍法於何地,欲置雄師存亡於何地,欲置軍帥賢明於何地?!”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發兵,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護邊擊賊,一日不使契丹不敢南下而牧馬,一日不還中原!”

“渡河梁兮擊河梁,舉兵所伐攻秦王。[頂^點^小說][]孟冬十月多雪霜,隆豪門路誠難當。陣兵未濟秦師降,諸侯怖懼皆恐惶。聲傳海內威遠邦,稱霸穆桓齊楚莊。天下安寧壽考長,悲去歸兮河無梁。”

光複平州,擯除李從璟的交戰,在耶律敵刺還未碰到李從璟的麵時,就平空多出了一場光複營州的大戰,這讓他彷彿吃了蒼蠅一樣噁心。

“護邊擊賊,一日不使契丹不敢南下而牧馬,一日不還中原!”

全詩先言交戰辛苦,再言雄師軍威赫赫,令秦國不戰而降,最後言將士們歸家心切,隻盼早日回籍,是全詩核心。唐軍北征以來,連戰連捷,複平州,克營州,此詩用作唐軍目下處境,倒是有幾分貼切,但是究其本意,不在歌頌軍功,歌頌疆場將士,而是思鄉,這就讓李從璟很憂愁了。

帶領雄師行至白狼水河邊,耶律敵刺於馬背上沉默凝睇清澈的河水,眼眸裡映出河對岸的營州城,以及城表裡的唐軍身影。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發兵,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耶律敵刺已過知天命的年紀,但是雖年事至此,從內心裡他是否已參透運氣,就不得而知了。對耶律敵刺而言,天命他或許不必參透,但麵前的戰事他卻不能不看清。在皇都領命,受耶律阿保機重托,耶律敵刺此番南下,務必得光複平州,將李從璟趕回幽州去。

軍士們慷慨激昂,仰首挺胸,戰意沸騰。先後果思鄉而滋長的負麵情感,至此掃蕩一空。在邊塞明月下,此時隻要麵北的兵士,冇有南望的渴歸兒。

就在他們誠惶誠恐時,卻發明李從璟並冇有治他們罪的意義。李從璟溫言扣問了幾人家中環境,一筆帶過,隨即問起他們此番交戰以來的遭受,經曆戰事如何,有無軍功斬獲。幾人中有一小個子,在君子都於白狼山伏擊耶律赤朮一戰中,很有斬獲,大聲說出了本身的戰果,李從璟當即讚美,表示很欣喜。

但不管如何,交戰得持續。本日中午,耶律敵刺帶領前鋒數千騎,率先到達了白狼水與營州城隔河相望的處所。

“護邊擊賊,一日不使契丹不敢南下而牧馬,一日不還中原!”

《吳越春秋》載,勾踐滅吳後,北渡江、淮,與齊晉諸侯會於徐州,致貢於周,號令齊、楚、秦、晉皆輔周室,血盟而去。秦桓公不如越王之命,勾踐乃選吳、越將士西渡河以攻秦,將士們很不甘心。秦人懼,引咎自責,勾踐乃還軍,將士們非常歡暢,遂作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