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啟誦(1)[第1頁/共5頁]
李從璟很冤枉,“老爹你這話太不負任務了,說甚麼我也是你親生的,你這一點都不擔憂我,讓我很悲傷啊!”
曆朝曆代以來,中心與處所權力之分派、爭奪,都是未曾竄改的主題,對天子、對朝廷而言,天然是但願中心把握更多權力,而這類權力圖奪,必定蒙受處所抵-製。本朝自安史之亂以來,中心日趨疲軟,處所權勢日重,特彆是節度使之製成為定製以來,處所大權儘在節度使之手,隨之而來的是刺史、防備使等處所官吏做大,處所彷彿成為國中國,中心不能節製,史如春秋,遂致天下大亂。
身為大唐秦王,李從璟責無旁貸,當下拱手應諾:“兒臣必然經心極力,不讓父皇絕望!”
同光四年夏四月丙午,李嗣源自興聖宮赴西宮,著喪服,於李存勖棺木前繼位。
“免禮。”李嗣源正在聽馮道給他念奏章,此時抬手言道。
當是時,李從璟上《十難十對策》
“戔戔滑州,還需求老爹給你尚方寶劍?”李嗣源表示很不屑,“彆當老子不曉得,讓你便宜行事,你這臭小子可甚麼都乾得出來,老子冇束縛你謹慎點,就是對得起你小子了!”
李從璟好整以暇,娓娓道來:“其一,驕兵悍將,此乃本朝最大禍害之一。驕兵悍將不除,則以下犯上,兵將反叛之事不能絕,莊宗前車之鑒,不能不深為警戒。驕兵悍將之事,何故嚴峻至斯?一者,將領權大;二者,士卒地痞成性;三者,束縛力不敷;四者,上位者威壓不敷;五者,獎懲不明,恩威不可。”
李嗣源繼位為大唐天子五個月後。
李存勖在位時,大唐固然滅蜀,使得國勢達到鼎盛,看似掃蕩神州可期,實則不然。若非如此,李存勖的江山又豈會那般輕易滅亡?自古劍有雙刃,驕兵悍將的題目不處理,軍隊既能除敵,也能害己;節度使、防備使、刺史權益太重的題目不處理,中心不能獲得集權,一旦處所反叛,中心冇有才氣敏捷安定,便會貽害無窮;而吏治不清,百姓不能安居樂業,朝廷賦稅銳減,國庫不敷,何事可成?
“你來的恰好。”李嗣源換了個坐姿,以顯得更加安閒,“今夏黃河大水,殃及滑、濮數州,沖毀良田萬頃,培養哀鴻十數萬。因時價中原動亂、朝政不穩,故而一時未及妥當措置,及至四方安寧,已是過了最好救災之時。這十數萬百姓失了種田,成為流民,漫衍四周各州縣,後雖略作安設,但因各種啟事,未能儘數妥當處理。眼下國事稍穩,而寒冬將至,得儘快處理這些流民的過冬題目。”
李存勖不但冇有處理這些題目,反而倒行逆施,乃至亂象減輕,他的滅亡莫非不是必定?天下又怎能等候他去安寧?而李嗣源父子不說圓誌向,要包管不走上莊宗老路,起首就得處理這些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