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第1頁/共4頁]
統領吳越雄師的,除卻錢元瓘不會有第二人。此番吳越雖不是傾巢而解纜軍五萬,但也有三萬將士,當然號稱還是五萬。江南運河上,船艦相連,桅杆如林,白帆蔽日,甲士肅立,連綿不斷,陣容極其浩大,唬得運河兩岸的平常百姓如見神明,昂首而拜。
再者,哪怕冇了江淮,吳國另有楚地,從國力上論,吳越很難克服。
先前吳越與吳國開戰,海軍大多是從錢塘解纜,經杭州灣北上,繞行崇明島,過狼山之腳西進,但這回分歧,吳越雄師直接走的運河。
不但因為吳越會趁火打劫。
王彥儔本在刺史府謀事,當下與那六人商討:“徹夜是我當值,公等帶好兵刃前來,我籌辦好甲冑,在府中策應,到時殺了刺史,便能占有一州。”
不過不幸的是,李嗣源洛陽稱帝後冇多久,就派人來討伐他,王彥儔自知冇法跟李從璟的精兵對抗,不得不帶了家眷南逃。到了金陵後,遭到徐知誥賞識,先是做了都押衙,而後很快就當到了和州刺史。
......
“但是常州有兵變,他能如何?”錢元瓘皺眉道。
他這一手重描淡寫,很輕易就拉進了本身與柴克宏、李建勳、劉仁贍的乾係。
江淮已經腐敗,此番決克服負難料,未慮勝先慮敗,如果江淮不保,他徐知誥就成了吳國罪人,此時再丟了常州,還不成為眾矢之的?要知,吳國與吳越爭鬥數十年,戰事固然互有勝負,但每場戰役的成果,無不是吳國得勝,徐溫不是冇有滅吳越的機遇,隻是忙於內爭不肯與吳越死磕,平增代替楊家的風險罷了。
長歎一聲,徐知誥站起家,來到門口,負手望向屋外。
王會聽罷王彥儔的豪言,開朗大笑,感覺極對胃口,“公本大才,和州彈丸之地,豈是公悠長安身之所?此番攻打滁州,朝廷以公為副,此正公大展拳腳之時也!”
自錢塘北上姑蘇,顛末無錫到常州,一向延長到北部長江邊的潤州,都有運河相連,這條運河,恰是京杭大運河的最南一段,稱為“江南運河”。
但徐知誥還是不能不打常州之戰,他有他的位置,他在這個位置上,就有呼應的考慮,也有呼應的苦處,有他在這個位置看題目的角度。
王彥儔此人,很有軼事,不成不說。
數萬江東兒郎,都是勇猛之輩,此時齊聚佈陣,兵甲完整,讓人毫不思疑他們有拔山填海之能。
錢元瓘思慮半響,“你見機行事吧。”
錢元瓘拿過那份軍令,蹙眉看了半響,又將軍令還給錢鏵,揣摩道:“常州會否果然有圈套?”
和州,烏江。
六人聞言都很鎮靜,到了夜裡公然踐約而至,合法他們打出暗號與王彥儔討論時,卻不料王彥儔已經集結了刺史府的保衛,早早埋伏在四周等待,看得六人前來,王彥儔率眾衝出,將那六人“儘捕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