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十國帝王 - 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儘君臣過往(1)

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儘君臣過往(1)[第1頁/共5頁]

徐知誥是臣子,冇有大義名分,謀的又是“大逆不道”之事,名不正言不順,他要交友世人,引得世人儘忠於他,隻要靠一個“利”字。但官位好處就那麼多,要使得世人無益可圖,就得篡奪一部分既得好處者的好處。而除了內部鬥爭,就是開疆擴土——交戰他國從外洋索利。

楊誌業分開後,楊溥在光芒暗淡而空曠的大堂靜坐了兩個時候。冇有人曉得在兩個時候的時候裡,他腦海裡想了多少東西。

“國公快快請起!”楊溥趕緊扶起楊誌業,貳內心也擔憂事成以後楊誌業尾大不掉,擁大功而攬權益,成為第二個徐知誥,見楊誌業這般誠心作派,內心好歹略微放心一些,“朕得賢臣如國公,即使大事不成,也無憾了!”

刁彥能固然是孝敬之人,但孝敬之人就不能逐利?就不能有野心?

楊誌業儘量陡峭語氣,卻止不住字字殺機,“北朝來攻,出兵的來由是甚麼?不過是陛下稱帝,為北朝所不容。當此之際,陛下大可調派密使到北朝軍中,明言稱帝乃是為徐氏父子所勒迫,實屬情非得已,並上書北朝天子,情願削去國號,自稱江北國主,乃至稱王亦無不成,並且年年向北朝進貢,情願奉北朝為主。如此這般,將統統罪惡推到徐氏父子身上,北朝來攻的兵馬就成了‘清君側、誅逆臣’,而陛下與先皇在亂世中定淮南、保境安民,是為有功,與那越王錢氏父子何異?如是這般,徐知誥必定成為眾矢之的,其之滅亡,難道近在麵前?”

楊溥起家離案,扶起刁彥能,歎道:“將軍真乃坦誠君子,能將這番話奉告朕,可見將軍實乃忠臣。現在國度有難,敢問將軍,可願幫手朕匡扶社稷,挽救時艱?”

此計實屬暴虐,若能如此,徐知誥必亡無疑,楊溥震驚的一時說不出話來。

“徐氏父子把持朝政多年,軍政大事莫不出自此輩之手,徐溫擅權時就曾多方拉攏民氣為己用,將國度重器私授於人,以此來換得彆人甘心為其虎倀,可謂是‘司馬昭之心人儘皆知’。徐溫暮年本有狼心野心,幸其早死,國度方冇有大的變故,而後又有徐知誥、徐知詢爭權,徐知誥固然將徐知詢擊敗,但大權方攬,北朝即已來攻,此獠尚且來不及倒置乾坤。但彼輩野心,實與徐溫無異。”

又因為鄂州武昌節度使柴再用投奔大唐,常州又被越王錢謬攻陷,故而眼下的金陵,實則正處在“國土淪喪”的悲慘地步。當然,“國土淪喪”再如何悲慘,都比不上京都金陵被圍,並且是被誌在攻占城池、一舉滅掉金陵的二十萬王師合圍。

楊溥是大吳天子,他身上有大義名分。

回顧當時鬥爭的險惡,洪國公楊誌業也是倍感痛心,喟歎道:“可愛!本來徐賊局勢已去,隻差一兩日就要覆亡,可愛林仁肇自長沙全師而還,率其部兩萬將士日夜兼程半月,奔馳八百裡趕到江州,而後裹挾九江海軍順江中轉金陵,竟然在諸事策動的前兩日趕了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