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第1頁/共2頁]
“那樣最好。”黃宣也大聲笑道:“不過我最多再留5日,周老闆可彆遲了。”
“一言為定。”
和蔣益升一起點過數量無誤,黃宣令伴計將裝滿了銀元的箱子放在房內,然後轉存入位麵通道的入口處,然後纔出門對朱掌櫃道:“如此銀貨兩訖,這一堆棧的糧食就歸斜橋米鋪了。”
“一言為定。”
“好,好。”朱掌櫃衝動的連連搓手,看動部下再次盤點糧庫,被冷風吹過,鎮靜勁方纔去了,又忙不遊移的跑到黃宣身邊,哈著腰道:“黃老闆,傳聞您另有一批糧食就要運到?”
周樹茗捋著鬍子,嗬嗬一笑,道:“卻不知黃公子看上了哪些?”從古至今,藏書家很少有持續三代者,而跟著中國政治的動亂,嘉興的古書流落市場的也更加的多了起來,隻是軍閥混戰,當局得空於此,故而比起之前和以後的期間,這個時候能夠買到的古書也更多。
“包在我身上便可。”周樹茗大包大攬道:“我嘉興……”
自古以來,江南才子輩出,明清兩代尤甚,按照明清進士落款錄統計,明清兩代自明洪武四年(1371年)首科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末科,共停止殿試201科,外加博學鴻詞科,不記翻譯科,滿洲進士科,共登科進士51681人,此中明朝為24866人,清朝26815人,江南共考取進士7877人,占天下15.24℅,此中明朝為3864人,占天下的15.54℅,清朝為4013人,占天下的14.95℅,團體而言,明清兩代每7個進士中,就有1個以上出自江南,這麼高的比重,實在令人讚歎。
船埠上的號子聲錚錚做響,周樹茗卻像是被雷劈了普通呆住了,1500石糧食要2萬餘元,換句話說,麵前這位少年情願用2000大洋買一本書,甚麼叫大手筆,這就是了。周老闆咂吧了下嘴,大聲道:“黃公子且等老夫幾天,吾定能收下這一堆棧的糧。”
從當代人的目光來看,江南文明搶先的首要前提與其經濟發財有著密切的乾係,西北地區每人數十畝地還要捱餓,但在水鄉,百口幾畝地即足以扶養一個讀書人,在如許的前提下,文明氛圍很天然的被培養了起來。
就在黃宣為庇護人類文明遺產鬥爭的時候,朱掌櫃將近跑斷了腿,斜橋米鋪的本錢不敷,在稟明店主以後,他和朱家管家一起從庫房內提出1000塊大洋,並悄悄的聯絡交好的商店,想要聯手將黃宣手中的糧食十足買下,他看的清楚,那些都是上好的種子糧,代價毫不止12塊的代價,並且聽他的說法,彷彿另有更多的在路上,就連不太管事的店主,也卯足了勁想要賺一筆大的。
“但我人生地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