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畢老兒一石三鳥[第1頁/共4頁]
眾大臣聽了畢龍所言,下四交頭集耳。成宗看了看信,神采亦是慌亂。
說罷,取出一函件,早有寺人霍啟,將信呈上天子玉案。
天王穆子豐,會是否會為其籌辦?且聽下章分化。
此言一出,四座駭然。成宗亦是一驚,道:“可有實據?”
“定是有了悠長籌算。”
“我倒有一‘一石三鳥’之策。其1、在聖上麵前,推介趙濟安出兵,並不提招安之事。其2、趙濟安與那賊人行了招安之事,必報送聖上,到時可攛掇聖上行了此事。其3、趙濟安立了道功,以其身材不好為由,調至南邊,給他個業州知府做做,貿易重地,讓其撈些油水,也不枉這幾年對我家貢獻。其4、呂、穀二人無功,若陛降落罪,死力勸止,仍讓其任原職。陛下多麼奪目之人,早知我畢家與童家反麵。如此一來,顯得我畢家一心為公,並不與童家計算。一但穆子豐反叛,這任務不在招安,倒在統領了。一發推給童家措置此事。你看,這聖上對勁、趙濟安得誌、又把災害推至童家。故‘一石三鳥’之策。”
畢大力點頭道:“我兒,做這事情,卻要看是誰來辦得。穆子豐何人,世之奸雄,方又重立燈號,哪有一心招安之理?定是權勢太弱,冇法支撐,借招安而療攝生息。待物質、兵員充沛,便又去造反了。而這趙濟安,小商販出身,哪有手腕節製局麵。到時你推介他去行招安之事,如有差池,滿是咱畢家罪惡。”
穆子豐聽了,大喜道:“何法?子真兄弟快快講來。”
孟子真道:“前年前,我曾遊曆雅通,這雅通雖是西南邊民,但卻聰明非常。我見其河邊公眾,殺羊後將羊皮撤除頭部囫圇脫下,然後脫毛、加硝鞣製。再浸油晾曬,後再作熟米湯浸泡數遍,直至綿軟柔韌入水不透為止。不消之時,安排車內,薄薄一層,亦是不占得處所。若用,則吹氣而鼓,再用麻繩紮住,再澆蠟油封住小孔。此為‘皮胎’。再置竹竿戓木條,木板,麻繩。先將木條拴成格子,再將數個皮胎置於格頂用麻繩捆實。木板之上,早置好鐵環,再用長麻繩穿鐵環過下方格子,則一條‘皮筏’即做好。我常想,一筏便可裝得數人過河。如果數十皮筏,再用麻繩將鐵環連住,便可在水麵成一‘橋’,又可載很多少重物。此橋視河麵寬窄而現設皮筏。若時候緊急,可派世人吹得皮胎,紮筏。多置皮胎此橋亦可過車馬。比建橋,建舟橋來得快些。且,用過以後,若拆則更易。將放氣皮胎、木條、木板、麻繩卸下裝車便可。可隨舟車營幾次利用,本錢亦低。我亦為其起了一名,喚作‘皮筏舟橋’。我見順天軍眾軍皆西北之人,喜食羊肉,如宰殺體例恰當,亦可取很多皮胎。不知天王可行試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