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辯法(上)[第1頁/共3頁]
見性麵露調侃之色:“佛即本師釋迦牟尼,法即三藏十二部,僧即削髮佛弟子。這題目倒是奇特,凡是皈依弟子都清楚,你一寺方丈何故不知。”
見性狀師越聽心越沉重,他完整冇想到,素問如此年青,卻如此熟稔經論,話中所說,皆有理據,讓他一時難以答覆。
素問所說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現在的佛門弟子那裡另有如許修行的,不管氣候前提還是社會前提都不準可。
素問點頭應道:“那貧僧就恭敬不如從命。我等此來,一為瞻仰淨土德風,學習千年古刹的殊勝經曆,昨日已經承蒙靜真方丈接待、先容,我等足感美意,受益匪淺。二為申明禪宗的根腳啟事,消弭一些不需求的曲解。”
見空看師兄有點發懵從速接著發問:“但你私行立清規,以稼穡耕耘為修行,砍伐耕作,既害眾生性命,又有積集資財之嫌,釋迦活著即是以故,嚴禁佛門弟子處置農業,而以信眾扶養維繫身命,亦為眾生廣作福田。你再如何牽強攀附,也不能解釋自主清規一事!”
隻因這些啟事,貧僧力主削髮人不能作稼穡的戒律必須竄改。
李佳曦目光流轉,在室內世人麵上掃了一圈,抿嘴不言。身為皇室公主,李佳曦一貫低調,並且在外界露麵之時都嚴守身份,很少開口說話,是以在官方名譽一向極佳。
素問一番話讓場中世人目露異色,紛繁將目光投在素問身上。法相與弘願皆是目露笑意微微點頭。兩人此次過來一是助拳,二來也是看看素問與人辯法。就素問對答中來看,兩人是不必擔憂了。
靜真等人忙道:“阿彌陀佛,二皇子客氣了。”
見性道:“傳聞貴寺給弟子授無相三皈依戒,還自主清規,不知此事是否失實?”
華嚴宗賢首國師在《華嚴經問答》中也說,若能拜自體佛者,無物不所拜。地論宗《七種禮法》中第六禮雲,明正觀禮本身佛,不過緣境他佛他身,不觀佛、不觀法、不觀僧,以見本身正法性故。知心無外,方識自心清淨賦性。第七禮雲,明實相三寶自他劃一禮。實相即無相也,實相三寶即自性覺正淨。
一來香火暢旺的道場積財過量,和尚過分安閒,不但不能精學習持,反而退墮造業,而法緣暗澹的道場常常食不充饑,而和尚被迫出家;
見性道:“三皈依戒自古以來早有定式,遵循如來教法,皈依佛法僧三寶,你擅改三皈依戒,可有根據?”
《摩訶般若經》中說,菩薩摩訶薩知統統佛法無相,能具足無相屍羅波羅密,具足戒不缺、不破、不雜、不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能具足無相屍羅波羅密而入菩薩位。屍羅波羅密就是戒律的意義,我禪宗無相戒之名即今後經中來。
二來若遇國政動亂,佛門遭難時,因寺院經濟完整不能自主,故一遇竄改當即便是冇頂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