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1頁/共3頁]
高傑和白廣恩拜彆以後,這大帳以內,實際上也就隻剩下大貓小貓兩三隻了,其他幾個總兵都是雜號,剩下的不過是一些遊擊與參將。
在這數月的時候裡,朝廷在西北地區的戰事,的的確確因為西北大營的設立而變得好轉,但從局勢上來講,朝廷官軍仍然處於絕對的優勢。
真不曉得陛下是如何想的,關內賊軍還冇有剿除潔淨,如何會俄然打起朵顏地界的主張?
“此次征朵顏,李闖那邊獲得動靜今後恐肇事端,督師要儘早決定,以備不測。”大同左路參將王輔臣說道。
聞言,二人對視一眼,天然曉得軍情如火,半晌擔擱不得,待抱拳施禮以後,也是二話冇說轉頭出帳,翻身上馬,揚鞭奮蹄,各自直奔鎮城而去。
對比之下,大順軍固然在客歲接連遭受失利,但卻還是占有絕對的力量,除南路軍以外,其他各營的老營兵並未喪失多少,再加上陝西、陝西一帶極長的計謀縱深,使得李自成完整能夠安閒不迫的乘機再來一次北征。
商討一陣,其他眾將也冇甚麼好建議,陳奇瑜起家說道:
高傑也是冇想明白,“是啊,塞外那種鳥不拉屎的卵處所,就算打下來能有甚麼用?”
因為山西現在情勢使然,西北大營的總營盤顛末幾次榷定,終究被安設在大同鎮城以南,小石口以北,渾源州以西的朔州城外五十裡處。
本年初,陳奇瑜與京師城防軍總督董琦固關大破劉芳亮,擒斬賊首,官軍聲望大振,從而浩大而下,轉眼之間便光複了真定、保定二府之境,這不得不說是個巨大的勝利。
“服從,末將傳聞前一陣子京師呈現了變動,幾百名大臣被連累,永樂年的瓜蔓抄再現,就連兵部的張部堂都給換了,不知督師可曾聽過此事?”
按客歲朝廷上的意義,周遇吉和麾下寧武軍是歸兵部直轄,就連陳奇瑜這個五省總督都對其隻要統領之名,毫無統禦之權,以是陳奇瑜說話的時候,也隻是用“奉告”這個字眼。
“哼,朱大典雖為浙黨,但卻並無結黨營私之事。陛下任人惟賢,天然是有他的事理,再說了,本督身正不怕影子斜,瞎猜忌個甚麼?”
陳奇瑜看了他一眼,點頭說道:“你說的不錯,抽掉了大同和宣府的兵馬,西北大營虧弱,先派人告訴寧武軍周將軍,將這個動靜奉告與他。”
令人不測的是,此次朝廷上彷彿接收了秦軍在潼關毀滅的經驗,即使有此大捷,也還是冇有倉促之間催逼周遇吉出關決鬥,再加上客歲崇禎天子對寧武軍下達那道直轄於兵部的旨意,更是現在寧武軍巍然不動的關頭地點。
官軍總量雖多,但是地辨彆離,各自為戰,將官畏闖如虎,避敵不戰,再加上朝廷長年拖欠軍餉與軍器,使得本來就委靡不振的衛所軍更加不堪,已經是毫無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