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活的書(1)[第1頁/共6頁]
代替說話的東西
想要曉得結頭筆墨和貝殼筆墨,的確不是一件輕易的事情。不過,在停止記事和通訊的時候另有比這簡樸很多的體例。如果一個部落要對其他的部落宣戰,這個部落能夠把矛、箭或者戰斧送給對方。這份帶有血腥氣的禮品究竟意味著甚麼,部落裡的每一小我都非常清楚。假定是要媾和的話,遵還是例就得送些菸葉和煙管。
想想吧,我們現在的手劄是多麼簡樸瞭然啊!在一個非常誇姣的日子裡,你收到了一個郵包,內裡不是甚麼禮品,而是一隻死青蛙或者其他近似的東西,你又會作何感觸呢?
結頭離繩索的頂端越近,申明事情就越緊急。
“我曉得在《伊利昂紀》裡有一段談到了這一點。”伊采利一邊說著,一邊朝管家使了個眼色。
伊采利甚麼都有,可就是完善學問。他乃至連書都不會念。以是,那些情願到他這裡來用飯的人都在背後裡笑話他。
如果你托他去辦一件事情,他就要扣問好幾遍,以便能服膺在內心。如許還怕靠不住,因而他就在手帕上打個結。他統統的手帕幾近都打過結。但是,這些結也幫不上他的忙。當他取脫手帕來的時候,他發明上麵已經有十幾個結了,以是也就記不清它們代表的是甚麼事情了。哪怕是記性最好的人,也不成能讀懂用這類奇特的體例所寫成的書。
很多部落酋長的手中都儲存著整袋整袋的五顏六色的貝殼。易洛魁族裡的年青小夥子們每年會有兩次堆積在叢林裡的一個指定地點,由那邊的有學問的老酋長傳授給他們關於貝殼的奧妙。
當然,也有在木棒上刻刻痕來記日子的。比如說魯濱孫在荒島上漂流的時候,他所利用的就是如許的日曆。顯而易見,我們現在所說的“刻在鼻子上”這句話也是從古時候刻痕記事法中來的。當時的人們所謂的“鼻子”並不是真指鼻子,而是指隨身照顧的小木棒。
他號令他的管家從浩繁仆從中遴選出兩百個絕頂聰明的人來,讓他們每一小我都熟讀一本書。比如說,一小我必必要熟讀《伊利昂紀》,而另一小我則必必要熟讀《奧德修紀》。
好久之前,記事和通訊的體例多種多樣。但是,我們現在所利用的體例――在紙上寫字――把它們全都淘汰了。
活圖書館的故事
好久之前,羅馬有一名名叫伊采利的富商。他的富甲一方引發了很多怪誕的傳說。傳聞,他的大宅院能夠包容得下整整一座都會的住民。
伊凡・伊凡諾維奇聽完愣了好長時候。
這件事情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學會的。剛開端的時候,人們用畫圖來代替寫字。如果要寫“鹿”字,就畫上一頭鹿;如果要寫“獵”字,就畫上幾個獵人和一隻野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