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唐儉為使[第2頁/共3頁]
唐儉問道:“殿下所言甚是,那不知依殿下的意義,此事該當如何?”
李恪見唐儉問這句話,內心便已經有所猜想了。
李恪曉得,李世民的安排毫不會隻是唐儉這麼一處,他必然另有安排,要不了幾日便該能拖出成果。
在李恪看來,重新到尾,李世民就從未想過要與頡利和談,他遣唐儉來此的目標隻是為了安撫頡利,藉此麻痹頡利的防備之心。
能夠說,李恪固然人未在長安,但因為恒安來的一封戰報,李恪的名譽再次大震長安。
李恪點了點頭道:“不錯,除了撫外,便是一個‘拖’字,先穩住頡利再說。”
此次出使的唐儉與此前的鄭元壽分歧,唐儉乃太原時的從龍功臣,李世民氣腹肱骨,李恪得知唐儉將至,便親身出帳相迎。
當鴻臚寺卿唐儉率眾來到鐵山時,已是貞觀三年底,正月將至。
唐儉也許不知,但兩世為人的李恪卻很清楚,李世民欲成無上功業,要做那千古一帝,突厥隻是李世民邊功的開端,西域、遼東、天南、吐蕃,李世民的野心大的可駭,他和大唐軍方的腳步豈會停在頡利的一封乞降信上?
開初,當鄭元壽這麼同他說時他還隻當鄭元壽是在打趣,可當時鄭元壽倒是一本端莊的模樣,現在他與李恪不過簡樸幾句說下來,便多少明白了鄭元壽的意義。
唐儉聽著李恪的話,漸漸地他彷彿瞭解在他自長安臨行前,太常寺卿鄭元壽同他說過的話。
方纔李恪的話若非是有人教他說的,那李恪對兩國局勢的掌控能夠算得上是精準了。
隻不過這些目標李世民又不能儘數奉告唐儉,如果唐儉當真照實曉得了,便輕易叫頡利看出馬腳來,反倒讓他生了防備之心,叫李世民打算落空。
一來是為了探突厥軍真假,二來是為穩住頡利,以免其狗急跳牆,死地求生,反倒反攻,叫唐軍喪失慘痛。
唐儉此次北上恐怕對李世民和全部大唐軍方的心機都摸得不太細心,因為他若當真摸清了李世民的意義,唐儉便不該問出如許的話。
李恪將唐儉扶起,對唐儉笑道:“莒國公千裡出使,為國辛苦,本王既在突厥,自當出迎。”
當突厥特使執失思力帶著頡利乞降的“誠意”來到長安後,李世民對頡利的意義倒也非常正視,當即命令,命鴻臚寺卿唐儉為使,持節前去,至鐵山安撫頡利。
唐使至突厥,未見頡利先拜蜀王,這是端方,建國功臣唐儉也不成例外,唐儉千裡迢迢到了突厥鐵山,本欲先往李恪大帳拜見李恪,可還冇等他到李恪處,李恪竟先出來迎他了。
此次和談,唐儉奉李世民之命前來,纔是正主,李恪豈會與他把話全數說透,如果李恪甚麼都講了,還要唐儉這個使臣何為,並且如果萬一出了甚麼岔子,李恪可不想徒做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