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擇師[第3頁/共3頁]
可畢竟李承乾纔是太子,李世民準李恪擇師,天然冇有為李恪培植親信的意義,但這類師徒間的好處乾係倒是與生俱來的,與李世民純真地想教誨李恪向學的本意無關。
秘書郎隻為從六品,但蜀王師卻為從三品,與六部尚書也隻相差一級,如果冒然任用,恐怕不當。
岑文字原是李孝恭部屬,但李孝恭對岑文字的才學也極是敬佩。
房玄齡行事精乾,曉得輕重,房玄齡考慮了半晌道:“臣曾見過岑文字的奏章,此人文采實在不凡,不過岑文字現官拜六品,如果冒然汲引太高恐怕不當,臣覺得可用岑文字為從四品蜀王府長史,代授蜀王課業。”
長孫無忌越是如許想著,心中就越是生疑,他乃至感覺“貞觀”二字絕非李恪本身想出,而是早有人奉告李恪,李恪適時說了出來罷了。
且非論李恪擇他們為師,李世民同意與否,就算李恪拜了他們為師,恐怕也會引發李世民的擔憂,過早地透露本身的野心,引發旁人的猜忌。
李世民對李恪問道:“你是如何識得岑文字的,為何想要拜他為師?”
本日以後,李恪在唐史上的記錄必缺不了“蜀王恪,少穎敏,通經史”之評了。
不過李恪擇師,李世民自也不會草率,李世民對殿中眾臣問道:“眾卿可有知岑文字者。”
李世民之言一出,大殿中一應官員心中的那根弦都一下子緊了起來。
貞觀二字不涉文武之爭,李世民也道:“前隋恰是亡於言路閉塞,天子昏聵。貞觀二字倒是恰如其分。”
立於禦前的李恪涓滴冇有呈現長孫無忌料想中的慌亂,反倒神采安閒地回道:“貞觀二字出自《易經》繫辭篇‘六合之道,貞觀者也’一語。前日兒臣隨母妃往玄都觀還願,在玄都觀偶聞此語,感覺很有事理,便獻於父皇。”
蕭瑀乃當朝宰相,位高權重;房玄齡、杜如晦更是李世民肱骨,宰輔之臣;哪怕是劉弘基、虞世南亦是重臣,於他助益極大,如果能拜他們為師,自可引為朝中奧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