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淩煙閣[第2頁/共3頁]
李恪的擔憂李世民是曉得的,大唐有立下大功的郡王、國公五六十人,但能進淩煙閣的卻不過二十四之數,如此殊榮,又人多而位少,到時不免相爭,李世民天然需在此之前擬好名單、位次,商討清楚,不然大宴必然生亂。
李世民附和誌:“好,此事便有你來主議,先大抵定個章程於我,五今後在政事堂與諸位宰相商討。”
而就在李恪低下頭以後,俄然心中一動,又想起了甚麼,對李世民道:“兒臣有一法,或可解父皇憂思之苦。”
李世民舒了口氣道:“為父昨夜歇地倒是還可,隻是內心不甚利落,便不免閃現疲態了。”
李世民點了點頭,對勁道:“好,就是淩煙閣,劉秀有南宮雲台閣,有雲台二十八將,那朕也有淩煙閣,有淩煙閣功臣,如此可與之媲美了。”
李世民獵奇地問道:“死者不成複活,你能有甚麼體例?”
李世民道:“那依你的意義呢?這連坐之法又該如何調改。”
“啟稟父皇,兒臣覺得房相所議極是。若還是法,兄弟異居,本不相及,而一人謀反,餘者兄弟連坐皆死,此法雖可震懾民氣,但卻過分嚴苛,屬酷刑之法,確不成取,當可改之。”立政殿中,李世民命李恪奏對房玄齡主改律法之事,李恪正坐在李世民的下首回話。
李世民聽著李恪的話,頓了頓,臉上漸漸暴露了對勁之色,對李恪道:“如此也好,此事便交由你去辦吧,朝中表裡的人你儘可調用,這是你立儲以來的第一件大事,千萬要辦好。”
大唐刑律之事,在李承乾為太子時便是由東宮協管,現在李恪入東宮也是如此,房玄齡發起修易科罰之法,李恪的定見天然就起了極其關頭的感化。
李恪回道:“人數不成多,多了過濫,反為不美,東漢雲台有二十八將,西漢麒麟閣有十一臣,我們的淩煙閣便取中間之數,二十四便好。”
李恪說著,想起了溫彥博,內心也不免有感,低下了頭去。
李恪道:“確是如此,這淩煙閣還可留於宮中,隨我大唐曆代君王傳下去,今後凡後我大唐每代功臣,於國有大功者,儘可留名繪像於閣中,供後代欽慕。屆時凡我大唐文武之臣,皆以留名淩煙閣為無上尊榮,爭而為之,如此我大唐興矣。”
算至武德年初,大唐立國至今已二十載,當初跟從李淵太原起兵的那些老臣早就所剩無幾,李世民的天策府舊臣也都開端殘落,短短一載間,不算上長孫皇後竟已連走三人,李世民也不免心有傷感。
李恪看著李世民躺在軟塌便,雙目微闔的模樣,彷彿非常倦怠,因而問道:“父皇但是昨日未能安息好,兒臣看著父皇彷彿有些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