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1頁/共3頁]
“臣太子左庶子於誌寧拜見陛下。”於誌寧一進殿中,便對李世民俯身拜道。
這世上向來不乏功德者,李恪帶著仙娘剛回臨江宮,動靜便傳了出去,傳進了長安。
李世民一拍桌案道:“漢王久在京中,每日隻顧帶著太子胡亂廝混,豈是閒事,朕馬上便當下旨,以漢王為興州刺史,外放處所,不得隨便還京。”
不管是李世民還是於誌寧,他們的立意終歸是好的,隻是他們卻不知,李承乾絕非逆來順受之人,本日之事不過是李承乾荒唐的開端,而非結束。
李元昌同李承乾走的極近,又記得李承乾信賴,李承乾對李元昌的話幾近是言聽計從,乃至都聽不進了於誌寧的奉勸,於誌寧早有不滿,藉此機遇,天然就將李元昌抖落了出來。
於誌寧回道:“太子垂死女色,念棧青樓,已持續數日夜不回宮,宿於妓坊,長此下去,如何了得。”
興州遠在漢中,相距關中數百裡,李世民將李元昌遣去漢中為官一是為懲戒李元昌,二便是為敲打李承乾,要他好自為之,勿要再行錯事。
李世民正在批閱新送進宮的奏章,一聽得於誌寧的稱呼,便模糊猜到了於誌寧求見所為何事。
一次能夠,兩次能夠,三次也能夠,但於誌寧不是瞎子,李承乾夜不回宮的次數多了些,於誌寧天然就看出了端倪。
李世公眾皇子中,論賢名,以李恪為最,但李承乾雖賢德之名不及李恪,可論及睿哲聰明,也不在李恪之下。
並且現在長安城中天子李世民的心機已不全在李恪的身上,更多的還在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聽了於誌寧的話,眉頭不由皺了起來。
於誌寧為李世民氣腹,在李世民還是秦王時,於誌寧便是天策府處置中郎,頗得李世民仰重,竟以太子教業相托。
貞觀六年李世民駕幸岐州,身不在長安,便是李承乾以太子身份留京監國。當時李承乾辦事頗得章法,有條不紊,深得李世民讚成。
於誌寧乃國之重臣,他急於入宮必有要事,於誌寧求見的話剛遞進宮中,李世民便在甘露殿中傳見了於誌寧。
於誌寧所謂請辭,原也隻是辦事的手腕罷了,非是決意如此。
李世民聽得於誌寧這麼一說,頓時明白了過來。
不過李恪為親王,大唐親王多霸道,隻要不去逼迫良善便是算是賢達了,再加上李恪早有風騷之名在外,這些事情傳到了長安,長安城的百姓也大多是當作一段風騷佳話聽聽也就是了,算不得甚麼大事,動不了李恪的筋骨。
李元昌!
難怪於誌寧上來便要去官,本來竟是太子做差了事情,於誌寧這是借去官之說奏太子之失來了。
李世民聞言,微微有些驚奇。
乃至李世民為了種植李承乾,一度著陸德明、孔穎達、長孫祥、褚亮等一眾鴻儒之臣教誨李恪治學,可謂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