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有苦難言[第2頁/共3頁]
方季長忙道:“此事還望殿下互助,睢陽渡口私征岸稅之事臣實在不知,臣在兩日內必然給殿下,給揚州船行百姓一個對勁的交代。”
方季長曆經三代,在宦海混跡數十年,宦海上好處衡量的手腕玩的天然熟稔。
方季長自發從未曾開罪惡李恪,更不知李恪本日發兵問罪的原因,但有了李恪這句話,方季長便有了同李恪還價還價的底氣,如果能藉此將此事壓在州部,由方季長自行措置,天然就是最好了。
方季長原覺得李恪用此事拿捏他,多數是有甚麼要事要他效力,可方季長冇想到李恪竟就是為了渡口之事,他天然訝異。
方季長的體例能夠說是自損三百,傷敵一千。
此事如果報上吏部,不管與方季長相乾與否,事涉李恪,方季長的歲考最多便是一其中,他的升遷便算是有望了。
方季長年已六旬,又非李世民氣腹,在朝中更無李恪、李泰這般巨擘提攜,為他張目,他的宦途走到此處也算是到頭了,斷無拜相的能夠。
方季長道:“殿下之言也是,此事本就是州部之事,放到吏部確切有些不當,此事便交由臣來措置,必給殿下一個對勁的交代。”
方季長聽著李恪的話,開初還好,可跟著李恪的一句“隻是”,方季長心頭一揪。
李恪回道:“隻是方刺史還是快些地好,不然待過上兩日,揚州船行的苦主進京上訴,鬨得長安滿城風雨,本王也拉不住他們,幫不了你了。”
李恪之言入耳,方季長的嘴角暴露了一絲難以發覺的輕鬆,公然正如方季長所預感的那般,方季長不肯將此事捅進朝廷,李恪更不肯,皇子插手處所,這但是大忌,李恪能以一個庶出皇子的身份走到本日這一步,毫不會這般笨拙。
畢竟李恪雖是皇子,貴為親王,但他的官職隻是揚州多數督、淮南道黜陟大使,淮南道高低,十四州、五十七縣官吏,均在李恪監察之下,李恪有持節之權,乃至可先奪職處所官員,而後奏本,全部東南天然以李恪為尊。
方季長聞言,當即應道:“此事易耳,臣但依殿下叮嚀。”
李恪聽了方季長的話,臉上不但未見怒意,反倒漸漸地笑了出來。
可宋州與淮南雖近,但一地之隔,卻屬河南道統領,不在淮南,更不在李恪治下,李恪斷冇有監察方季長這個宋州刺史的事理。
李恪故作模樣地思慮了半晌,對方季長道:“方刺史如果成心壓下此事,本王倒是有一個彆例。揚州船行心中不忿,不過就是因渡口之事,隻要方刺史在睢陽渡口專辟一處,交由揚州船行專管,此事便就解了,本王能夠包管,到時民憤自消。”
故而以方季長眼下的處境,他怕的不是升遷有望,而是晚節不保,他顧忌的也不是官,而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