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四章 兵心向背[第2頁/共4頁]
那站在正中間苦訴的軍士道。這個期間,甲士遍及職位不高,支出也不高,另有極大的職業風險,百姓大多不肯意把家中女兒嫁給甲士。曾有文人作詩曰“寧為呼傍草,莫作兵士妻”,說的就是這類征象。
“我就是吃了這副身板的虧,當年看廟會之時,大門俄然緊閉,一夥如狼似虎的官軍,取大索便往我頭上套,我當時蒙了,成果糊裡胡塗就從了軍!”(宋朝版本拉壯丁,史載:良民後輩或為人誘隸軍籍,父母泣訴而不得還者。又載:金明池人大和會,忽遮門大索,但長身少年,牽之而去,雲“放逐”。)
“他孃的,我們要死多少人,才趕得上你們死……捐軀一個弟兄的?撫卹金一次性付給一百貫,彆的家眷還免十五年租子,甚麼……”這時有一個聲音彌補道:“家眷起碼分給百畝地,十五年下來,起碼免除了一兩百石糧食賦稅,這又是三五百貫錢啊!”聽這聲音,較著是東京口音,應當是此人同僚。
“一起順風!”蕭嘉穗目送牟介等人上了船,朝船上的阮小二揮了揮手,表示他們能夠開船了。
“此術牟太醫也是精通,如果到了二龍山,剛巧能趕上這類病例,幾位再細觀不遲!”蕭嘉穗見說回道。此番前去二龍山的醫療隊隊長恰是牟介。部下成員有藍茁,杜舜舉這兩位昔日翰林醫官局的同僚做助手,外加十餘位年青大夫,足以救二龍山的急了。
目睹載著三萬百姓,五千工程營軍士,以及數萬石糧草的船隊揚帆遠去,蕭嘉穗心中感慨,這個鄧飛還真有些本領,不但包管能安設好沂州三萬百姓,竟然還能替盜窟分憂,主動要求盜窟把安排不下的百姓往他那邊送,這類傑出的構造才氣,真是讓頭疼中的蕭嘉穗麵前一亮,冇想到此人竟然另有這個本領。
幸虧百姓們都捨不得丟下自家的被窩鋪蓋,再重也要帶在身上,這回終究派上了大用處,不然雖不愁賦稅的梁山泊,短時候裡卻上那裡去尋十數萬條被毯分發百姓。眼看這氣候也越來越涼了,大麵積的感冒感冒可不是好玩的。
也不知獨安閒營中轉了多久,蕭嘉穗發明本身正處於處所禁軍嘴中那些高薪東京禁軍的營盤,這些人軍俸倍之於處所甲士,蕭嘉穗有些獵奇,想聽聽他們再如何抱怨,這時隻聽一個聲音鑽入耳中:
“我比你還冤哩!走路時,就是多看了幾個妖豔婦人一眼,就被人在臉上刺了字!”(宋版垂釣法律,史載:令軍婦冶容誘於路,儘涅刺之。)
“民氣所向,民氣所向啊!想不到朝廷在這山東如此不得民氣!長此以往,民氣一失,國將不國矣!”新上山的太醫藍茁如是說。這個期間的大夫都是秀纔打底,看題目的目光還是很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