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四章 在對的時機,撞上對的大頭(四)[第1頁/共4頁]
強壓下心中的龐大情感,金富軾再一次靈敏的抓住機會,開啟了求援形式,“陛下,下國固然安定了李賊反叛,但海內已是千瘡百孔,各地糧倉均已垂危,萬千百姓嗷嗷待哺,是以吾主千萬哀告上國,在此危難之際,看在兩國邦交的份上,拉小國一把!”
這個相稱口語化的求援,直叫沉浸在遐思中的趙佶差點笑場,“王俁萬般都好,就是不會用人,金尚書大才之人,應當去計省當差!蔡卿,明州擠不擠得出十萬糧草?直接叫樓異備好待運!彆的命他籌辦好運糧海船,等金尚書返國之時,一併捎上!”
看來,不成一世的遼國事真的淪落了。連小小高麗,都已經完整丟棄了它,轉而將統統的交際資本與但願,全數依托在宋國身上。
趙佶公然並不見怪,反而指著金富軾笑道:“你啊!哪有一國尚書滿口商賈之言的?罷罷罷,你且說,高麗欲購多少糧草?”
金富軾也聰明的冇有再主動觸及這個話題,連他都感覺這個近乎於“喪權辱國”的借道條約讓人尷尬,宋國人又怎會感受不到高麗統治者的“誠意”呢?
借道!
太尉段常在心中下了斷語,這滑不溜手的小國何時變得如此硬挺了?插言道:“締締盟約可不是小事,貴使可敢包管宋金鴻溝有事之時,高麗能踐約進取女真要地?”
如果不是吃錯藥了!那就是喝多了!
“是戰是和。高麗高低必然跟隨上國法度!”
不過,高美人能夠有這個姿勢。對宋國朝中的主戰派來講,已經夠了。趙良嗣便聞言暗喜,端動手上半杯殘酒,目不轉睛的望向“反對派”王襄。隻可惜王襄是做過吏部尚書的人。豈能讓人從他臉部神采便能窺知心聲,當下還是不急不緩道:
趙佶向來冇有像明天這麼歡暢過。比如上百年的媳婦終究熬成了婆,也能攙扶小弟插手北方事件了,這類舒爽不是普通人能體味的。他彷彿看到超出太祖的功勞已然唾手可得,連帶此時再看金富軾,的確越來越紮眼了。
不測獲得高麗使者這個承諾,宋國君臣反而感覺不太實在。雖不至於滿場嘩然,但大家臉上的神采卻也和這個結果差未幾了,如此忠心不2、兩肋插刀,這還是阿誰首鼠兩端的高麗國麼?完整不對勁呐!
金富軾嗬嗬一笑,說出一個讓在場君臣皆驚的數量來:
皇天呐!你終究開眼了!百年來遼國豢養西夏不時耗損大宋,現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情勢終究全麵倒向大宋了,終究有個鐵桿小弟肯為我所用了。
並且,高美人對宋國開放邊境,一樣會接受來自第三方的壓力,到時候女真人傾國而來,停止抨擊,屆時宋軍能夠跨海撤回海內,高美人又能往那裡撤?
“下國欲購量甚大,是以下臣大膽求陛下先開金口,莫叫兩位相公太殺下臣的價!”金富軾看出了趙佶對他的好感,是以哀告中帶著打趣口氣。